讀古今文學網 > 恭喜你,學會了和生活開玩笑 > 難啃的骨頭 >

難啃的骨頭

我和過士行合作的那個戲寫好以後,存在一個問題,行話叫塌腰。就是中間的戲不好看,一到那兒就看不下去,我們倆帶著這個問題從增城回北京去改。因為過士行要出國,修改的事就交給我了。任務很重,我怎麼寫啊!塌腰不是一件小事,憋得我也沒辦法,乾脆就停下來了。雖然那邊等著我,但是我必須停下來,我不能再寫。寫戲就是這樣,沒有感覺就得放下,急也沒用。

停下來以後每天隨便亂翻東西看。有一天,我突然看了一本有關美食方面的雜誌,對我特別有啟發。這時我想到何素女是做豆腐的,於是就查了有關豆腐的資料。資料中提到做好豆腐要有三個條件:一是豆子要好,二是水要好,三是磨要好。突然我就有了靈感,因為我寫的素女中間正好缺一段內容,剛好可以利用何素女做豆腐解決塌腰的問題。於是我就編寫了一段何素女千里尋磨的故事。

根據我的構思,千里尋磨可以巧妙地把戲拉出去,這樣就離開了那口枯井。讓何素女換一個新環境,到千里以外尋找做豆腐秘籍。因為她要走很遠的路,在劇中我讓鐵拐李變成一匹馬馱著她。到了那邊才知道這裡有一本豆腐秘籍在祠堂供著。做豆腐的要是得到那本豆腐秘籍,可以做很多豆腐佳餚。何素女找到了那家祠堂,人家不讓女的進,何素女軟磨硬泡非要進祠堂。最後族長提出一個條件,說進來可以但要考她一個問題,答上來才能進去。問題是世界上做菜最有味的是什麼?何素女何等的聰明,她說就是鹽啊!因為她答對了所以就進了祠堂。祠堂裡面供著一個盒子,秘籍就在盒子裡。當何素女要看那本秘籍的時候,族長卻告訴她那盒子是空的,豆腐秘籍早就丟失流落民間了,這使何素女非常失望。但是族長告訴她,做好豆腐,必須有好磨。所謂好磨,乃昆山之石。於是,何素女離開祠堂去尋找好磨。

後來,聽說有個小小豆腐郎做豆腐做得好,何素女到處尋找小小豆腐郎。在尋找中她遇到了一個要飯的老頭,她看那個老頭非常可憐,便把燒餅讓給了老頭。那老人非常感激,借此機會,何素女向他打聽小小豆腐郎,巧的是那個老頭恰恰是她要找的小小豆腐郎。原來,老人自小做豆腐,人家都管他叫小小豆腐郎,一直叫到老。當問道那磨時,老頭歎息道:「如今兩個兒子不孝,聽說那磨是寶,兩個兒子把磨分了,老大一個,老二一個。」何素女眼前一亮,認為有了希望,就去找老大。沒想到老大把磨拉到家,看不出這磨有什麼用,從此把那面磨扔在地上當成廢物。何素女找到老大,正趕上有人找老大討賬,老大沒錢,人家就想讓他幹活抵債。何素女為了那磨,答應把自己的馬給討債人抵債。老大無限感激,答應把那面沒用的磨送給何素女。何素女如願以償得到了一面磨又去找老二。老二更窮,見何素女來要那面磨,正發愁沒地兒打發呢,白送給了她。何素女非常高興,正要收拾那面磨時,見老二拿著一本破舊不堪的書正要給小孩擦屁股。她定神一看,那本書正是她千里迢迢找的豆腐秘籍,雖然還剩幾篇了,但這個豆腐秘籍終於找到了。就在這時,鐵拐李變成一個老人對她說:「你這個磨是昆山之石,裡面藏玉價值連城。」何素女一聽大吃一驚。俗話說:「君子不奪人之美」,既然這磨值錢,她就不能要。於是,她把老人找到把磨還給了老人。何素女沒有把昆山之石藏玉的秘密告訴小小豆腐郎的兩個兒子,只是告訴他們這磨之所以是寶,是因為用它做豆腐能夠養家餬口,把它分了可不成了廢物了嗎?兩個兒子羞愧難掩,答應今後一定要孝敬老人。素女當場拜小小豆腐郎為師,小小豆腐郎毫無保留地告訴素女,做好豆腐第一要有好豆子,第二要有好磨,第三就是要有好水。何素女帶著師父傳授她的經驗及幾篇豆腐秘籍回到增城,藉著那幾篇豆腐秘籍做了一桌豆腐佳餚。這個故事加進去就解決了這個戲塌腰的問題。

我寫了三集,寫得很認真,等過士行回來了,問我寫好了沒有,我說寫好了。過士行看了連說千里尋磨這個戲不錯。

得到了合作者的肯定,也得到了投資方的讚許,於是開始拍攝。《素女的故事》這部戲由楊若兮和徐錚領銜主演。楊若兮飾何素女,徐崢飾呂洞賓。這部戲在上海、廣東、深圳等多家衛視播出,收視率很高,還獲得了上海文華非黃金時間高收視率大獎。因為這個戲大部分都是由我來改的,稿費領下來,我給過士行送錢去,過士行說什麼也不要那麼多,又給了我一萬,我也不要。我們哥倆爭執半天,最後,過士行拿出五千,說那就給嫂子五千塊錢買衣服吧。這個戲完成後我和過士行的關係一直很好。

我這個人有個特點就是能磨,做事不急,靜得下來,特別能接受意見。所以,凡是和我合作的幾部戲,幾乎都是由我來改。我從來也不計較個人得失,我始終把戲的成功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