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花道日常:四季花中尋道 > 驚蟄 桃紅又見一年春 >

驚蟄 桃紅又見一年春

中國是桃樹的故鄉,公元前10世紀左右,《詩經·魏風》中就有「園有桃,其實之淆」的句子,這也說明桃樹已經不再是自然生長,而是由人工進行培育,在花園中種植了。經由古絲綢之路,桃樹從新疆經由中亞傳播到波斯,再由那裡傳到了歐洲大陸,慢慢傳播到世界各地。而日本種植桃樹的歷史就非常短了,1876年,日本岡昌縣園藝場從中國上海、天津,分別引進水蜜桃的樹種,從此桃在那裡生根發展起來。

早春的桃花也是古詩詞名家們頗愛的題材。例如,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有這樣的描述:「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早春,寒冬剛過,還不是桃花怒放之時,但春天的無限生機和潛力已表露出來。江南的春色,美景何止萬千,實在是數不勝數,令人眼花繚亂。黃庭堅《訴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滿江南。」詞人選擇了最能代表春天景物的桃花與楊柳,僅以「灼灼」與「鬖鬖」兩個詞,就概括出二者的特色。

春季賞花時桃花是主角之一,各種層次的粉色在藍天的映襯下十分明艷。

這一節裡教大家插置的是一款自由花。在花道裡,自由花顧名思義便是自由創作的花,自由花沒有太多的規則和規範,是花道史上近現代發展出來的花型。由於更多的外來植物物種來到東方,奇特的花形、艷麗的色彩給花道藝術帶來了很大的視覺衝擊和更豐富的素材,古樸、清靜、雅致的花道作品已經不能完全滿足現代人的生活空間和審美需求。

自由花創作便由此發展起來。在自由花的創作中,創作者本身的意圖在作品中得以很好地展示凸顯。當然,它對作者綜合能力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例如色彩、空間、造型、審美趨勢和藝術造詣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花泥

花泥是一種海綿體絮狀體,使用時,將它靜置在放慢清水的盆中,不要用手去刻意按壓它入水,要讓它慢慢地自己吸夠水分,沉入盆底。花泥輕盈方便,可以用刀切出各種形狀,裝在器皿中。要注意的是:在傳統花道中,絕對不可以使用花泥插花。

準備工具 花泥、花器和一把蕨手剪

準備花材 從左至右,分別是木賊、愛麗絲、桃花和綠色的康乃馨

步驟一 將三枝木賊彎折成大小高低不同的三角形,插在花泥上,注意插作時將木賊交錯分散,使其呈現出一種空間感。木賊為中空植物,易折疊且韌性好。

步驟二 選取一枝鳶尾花,高度約30厘米左右,插在花泥的左側,然後再選取一枝鳶尾花,高度剪至第一枝鳶尾花的1/3,插在花泥的右側,和第一枝呈對立的局面。

步驟三 將綠色康乃馨剪短,一枝插在花器最前面,第二枝比第一枝略長,插在花泥的左側,第三枝比第二枝又略長,插在花泥的後側,三枝康乃馨的位置呈三角形趨勢。

步驟四 選取一枝略長的桃花,高度剪至比第一枝鳶尾花略短,插在第一枝鳶尾花的左側,第二枝桃花剪短,與康乃馨高度相當,插在康乃馨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