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人性與靈魂 > 39.友情是他人的禮物 >

39.友情是他人的禮物

友情是兩個生命的親近,兩個靈魂的相互欣賞。人們對於社交的渴望源於人類情感的需求。個體生命僅僅有親情是不夠的,還必須離開親人的懷抱,到家庭外廣闊的世界裡,同別人結交朋友,獲取友情,人才能健康成長,這是人類繁衍和進化的天擇。

朋友是人重要的感情來源。情感的產生也有規律——情尚往來,來而不往非情也。平等加對等,爾心換彼心,互相支持,互相幫協。友情是同時發生的相互對等的給予,一個滿足另一個的需要,是一種暗能量的輻射與反射。

交友是一門藝術。感情的深淺是與相處的時間和強度成正比的。一般來說,時間越長感情越深。「來來往往才有情,不來不往就斷親。」增進感情需要時間的積累,在一起的時間越長,見面的次數、交流的次數越多,人的感情就越深。其次交友也需要注重溝通。兩個人的溝通70%是情緒,30%是內容,如果溝通情緒不對,內容就會被扭曲。所以在溝通內容之前,情緒層面一定要調整好,不然就容易造成誤會,事與願違。

人與人交往是需要媒介的。個人愛好和一些體育及遊戲技能,是人與人交往的最好的媒介。俞伯牙和鍾子期,高山流水喜遇知音,是以琴為媒。拓展朋友圈的最好辦法,莫過於培養一兩個健康的愛好,和有共同興趣的朋友一起做喜歡的事,共同經歷一些美好的時光。工作單位不僅僅是掙錢的地方,還是人際交往最重要的平台,同事關係是友情的主要來源。

感情是可以存儲和提取的。許多大學同學二十年沒有見面,為什麼還會一見如故?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人際關係和感情一旦發生便伴隨你終生,所以形成了老同學、老同事、老部下、老戰友、老球友、曾經的戀人等永不消失的感情,這種感情常常可以維持到許久,以至人去世。不管相隔多少年,兩人一見面,存儲的感情一下子就被激活了,感情幾如當年。這種關係大多是正面的,是人生快樂的源泉。

情感是人生的溫度計,有情便暖,無情便冷。人人嚮往溫暖的人間,但如果沒有友情,人就會處於孤獨冷漠的痛苦之中。情感是有熱量的。朋友多,情意濃,人的感情世界就會春光融融。

世界上什麼距離最短又最長?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最短又最長,萬里心相印,天涯咫尺近,對面不相識,咫尺天涯遠。

一個人進入另一個人的心扉是最難的。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在當今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中,想找一個好朋友更是難上加難。2011年《生命時報》聯合新浪網做的一項調查顯示,當代社會八成人交不到知心朋友。在參與這次調查的3874人中,55%的人只有一至兩個知心朋友,22%的人幾乎沒有真朋友。

友誼之花,美麗而嬌嫩,需要精心呵護。栽種友誼很不容易,可能需要幾個月或幾年時光,但要毀掉友誼有時可能只因一句話、一件事。在如今這個高離婚率的時代,夫妻相處都很難,締結友誼、維護友情更難。

中國是個人情社會。環顧全球,中國社會的人情味是最濃的,也是最溫暖的社會。在一些西方國家,父母到兒女家過生日吃飯時常還要付錢,更遑論朋友之間了,中國人對此是很難接受的。美國人情淡薄,雖以法制健全而自傲,可法律的冰冷卻常常把人們隔離成一個個禮貌、自由卻冷漠、孤獨的個體。人情淡薄的社會,想想就讓中國人不寒而慄。

情與法並非水火不容。在山西省平遙古城一家大宅院裡有一塊寫著「天理、國法、人情」的門匾,常使遊客駐觀良久。中國人崇尚中庸,做事講究相輔相成、不走偏鋒。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最典型地詮釋了中國人待人處世,「天理、國法、人情」兼顧的理念和智慧。

近些年,人情文化幾乎受到一邊倒的詬病。令人困惑的是,泯滅人情、只講法治,就是我們嚮往的理想社會嗎?難道我們就沒有能力建設一個法治嚴明而又人情豐富的國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