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山海秘聞錄 > 第二十八章 來龍去脈(下) >

第二十八章 來龍去脈(下)

    小菜已經熱過幾次,酒也喝了三壺,蘇靈乾脆為我們撤下了小菜,換上了茶點,酒也收了,換了兩杯熱茶,她認為酒喝個意思就是,到底不能多。
    而隨著夜色的生成,茶也不知換過幾杯,辛叔還在給我講著點點滴滴的過往,聽起來這是一段神奇的緣分,牽扯到千年前,我身為聶焰時一個仁慈的念頭,誰知千年後,清蓮山一脈最出眾的狐族——辛夷,會成為我的戀人呢?
    故事要從頭說起。
    當年,清蓮山那位高僧講經,讓清蓮山的妖族分外興旺,只因高僧是真正的得道之僧,一顆佛心沉靜,所講之經若口生金蓮,一字一句都蘊含大道之理,一音一動都帶著天道之意,百獸來聞,自開靈智。
    身為狐族原本多智,得高僧講經指引,開靈竅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最初,只有一隻壯年公狐來聽高僧講經,後公狐生兒育女,已開靈智的他自然知道這位高僧常駐清蓮山講經,是不可多得的機緣,也帶著自己的子子孫孫來聽經聞道。
    這一群妖狐當中,其中有一隻妖狐最為聰慧,按照清蓮山狐族一脈的說法,就算當日沒有高僧講經,這隻狐狸也遲早會洞開靈智,修行有成,何況有高僧講經這種機緣呢?
    這是一隻雜毛小狐,外表咋看很不起眼,而事實上,它就是辛叔和辛夷真正的老祖,辛叔跟我描述過,這位老祖聽經時常與高僧呼應,得聞精妙之處就如人一般手舞足蹈,搖頭晃腦,頗為聰慧有靈根。
    在聽經眾妖之中,高僧也最是喜愛這隻小狐,常常在它獨自前來時,為它單獨講解大道之理,修行之道。
    可眾妖誰也不知道,在那時的高僧就已算出他此生死劫大難就快降臨,而次劫正應在那只雜毛小狐身上,饒是如此,本著一顆大無畏的佛心,他還是繼續點化這只雜毛小狐。
    有人曾不解,為何高僧在知道此狐會為禍天下的情況下,還繼續點化於它?高僧卻答了這麼一番話,大意是,在天道的流動中,此劫已經成形,再無改變的可能,他就是投入此條劫道上的一顆石子,只能激起水花,不能扭轉方向。但水花也能激盪起心的漣漪,但願此善舉能夠化解一些戾氣,減少一些殺劫。
    但清蓮山一脈的狐妖也不可能知道這些,更遑論那只雜毛小狐,日子於是就在這樣的平靜之下流逝而去,誰也不知道劫難哪一天就會發生。
    而在那時,清蓮山一脈的眾妖由於有高僧點化,得正果之妖有數只,清蓮山一脈狐妖也嚮往正果,一心修行,不染殺劫,也盡量不沾因果,以為這樣的修行會一直持續下去。
    漸漸,幾年過去,當年那只雜毛小狐已經成為了一隻成年妖狐,由於天資出眾,智慧深厚,又在高僧的點化之下厚積薄發,修行的速度幾乎是在成年以後一日千里,讓清蓮山的眾妖都很是吃驚,一隻修行只有不到十年的狐妖,實力為何就已經接近大妖?莫非是傳說中的天狐,或者九尾狐?
    “其實我那老祖並不是天狐,也不是九尾狐,但我可以說,那是一隻修行天分並不亞於天狐或者九尾狐的狐妖,其原因我不明,但我甚至可以說,它除了沒有天狐或是九尾狐那種血脈傳承裡的天賦本能,但其修行天分甚至是要強於他們的。從出生起就得高僧點化,十年時間修成大妖,又算什麼?若不是因為它怕根基不穩,選擇了厚積薄發,只怕速度會更快。”辛叔這樣鄭重的對我說了一句。
    對此,我並沒有感到太吃驚,因為在這世間,各類妖族當中一直有一個傳說,有一種妖物被叫做——天妖!這種天妖不是指一般意義上修行到了一個極深厚的地步,舉手投足都有大能量可以與仙人一斗的那種天妖,而是指一出生就受上天眷顧,既無高貴血脈,其原型又不是強力的那種妖物,但它們偏偏生來就有得天獨厚的修行天分,其天分高到要人類之中最頂級最頂級的天才才能與之相比。
    但有得必有失,這種修行天分極高的天妖往往命運多舛,各種劫難層出不窮,有來自外界的劫難,也有來自自己內心間的心劫,若一劫不過,往往就會半途早夭,很難修成正果。
    在上古時,有這種天妖修成的真正天妖,比起一般的天妖,甚至是有高貴血脈的天妖還要厲害一些,只差那種頂級天妖,如有四凶血脈,四神獸血脈等等的天妖一絲,只不過因為數量奇少,就連典籍中也甚少記載。
    但我因為在聶焰那一世,最初的修行是在小道界,那個神秘的地方所藏典籍不說是華夏之最,至少是我見過的最多,最豐富,最全的,而我師父有意把我朝著獵妖人的方向培養,自然就讓我閱讀這方面的典籍最多,無意中我就曾經看見過這關於天妖的記載,所以當辛叔如此說時,我很好奇的不是辛夷的先祖為何有如此修行天分,而是什麼讓它變得如此暴戾無常,甚至領著妖狐咬死了對它相當於是半個師父的高僧?
    辛叔並沒有讓我久等,很快就講到了故事的轉折點,原本誰都以為清蓮山因為高僧的存在,會一直維持著如此寧靜祥和的氣氛,但誰也沒有料到,劫難會如此快的就降臨。
    究其原因,說來也是可笑,在那個時代,人們一般打獵都會在熟悉的範圍內,除非集結了大量的人開荒,才會漸漸深入一些無人之地,清蓮山也處於深山大澤之中,只在山腳下有幾個小村落,人們少耕種,靠打獵為生,偏偏因為清蓮山的妖族有高僧點化,不造殺劫,所以在周圍的群山之中,清蓮山脈反倒是最安全祥和的一處獵場所在。
    山腳下的獵人很快就發現了此處寧靜,安全,打獵的範圍漸漸也就由清蓮山的外圍向著清蓮山的中心慢慢的蔓延,原本眾妖有高僧點化,也明白這種人與動物之間的生死屠殺皆是自然之道,只是跳脫於旁觀者的角度來看,能明白這種大道至理,但若自身深陷其中,便不見得能夠看開其中的門道。
    就如人也如此,若所有的事情發生在他人身上,往往旁觀者清,發生在自己或者自己的親人身上,便會看不透其中最明白的事理,所以不論是僧還是道,都要求斬盡七情六慾,才能接近心中大道,若是紅塵俗物纏身,又怎麼能做到至公至正?
    這一劫發生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說起來也很簡單,這些獵人在某一次打獵中,殺死了辛夷先祖的配偶,而配偶在情急之下,為了避免窩中小狐被捉去,養大賣狐皮的悲慘命運,咬死了窩中所有的小狐,一共三隻。
    其中一隻是辛夷老祖頗為喜歡的一隻,和它一樣頗具修行的天賦,原本辛夷老祖是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家人的,可惜在修行上,它算是清蓮山狐妖一脈中的‘一枝獨秀’,遠遠地超過清蓮山其他妖狐。它的配偶和孩子遠遠不能追隨它的腳步,它的配偶只是初開靈智,和普通的狐狸相比就只是聰慧許多,至於子女都還是一些普通小狐。
    而它開靈智又是得高僧點化,修行一直講究入世行萬里路,由於差距,它的家人並不能跟隨,而它以為在清蓮山狐妖的保護下,自己的配偶子女不會有什麼危險。
    誰曾想到,就發生了如此慘劇?更巧合的是,慘劇發生那日,清蓮山狐妖一脈中有能力的妖狐,都去聽經了,等它們趕回時,被殺死的配偶屍體已被帶走,而小狐已經慘死洞中,更讓人歎息的是,遠行的它由於心中有感,心神不寧之下半途折回,它回清蓮山那日正是慘劇發生的第二天。
    在這世間,晚一秒也是晚,發生的事情就不可能再挽回了,可想而知辛夷老祖的憤怒,雖說它的配偶還未正式成為狐妖,但也是從小一起長大,一起嬉戲山間的‘青梅竹馬’,而那一窩小狐,更是它的第一窩子女,因為修行的原因,這一窩子女來之不易。
    最後,更別提其中還有一隻小狐和它頗為相像,是它最喜歡的。
    聽到這裡,我的心已經揪了起來,不用辛叔繼續訴說,我已經能夠猜測到這出慘劇大概是如何發生的了?但我自己把自己假設為那只妖狐,就迷糊的發現,我竟然也說不出一個對錯是非來,因為換做是我,辛夷若被異族屠殺,我恐怕也會發瘋發狂,走上一條異常偏激的路,哪裡還顧得上自然大道?
    說到這裡,我也忍不住問:“那後來呢?”
    “後來,還用我說嗎?”辛叔也很是感慨,但還是繼續說了下去:“後來的發展,說來也是簡單,我那先祖已經憤怒到了極致,那經高僧點化過的一顆仁心,因為仇恨徹底的偏激了起來,它要報仇,它要屠村,祭奠它的配偶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