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有一篇沒有講的第十篇《鄉一黨一 》。這一篇不補講了。《鄉一黨一 》這一篇,以現在觀念來說,都是描述孔子的生活形態,以現代新聞報道的方式來看,也可以說是孔子生活的“花絮”,中間提到了孔子辦外一交一 的時候什麼態度,對人的時候什麼態度,上班的時候什麼態度,開會的時候什麼態度。這篇書過去的讀書人看得很嚴重,現在看來是生活的藝術。孔子的學生們要為孔子立一個塑像,或演一出孔子的戲,就要拿這一篇好好研究了。
孔子於鄉一黨一 ,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
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
君召使擯,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與立,左右手,衣前後,襜如也。趨進,翼如也。賓退,必覆命,曰:賓不顧矣。
入公門,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門,行不履閾。過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沒階趨進,翼如也。復其位,踧踖如也。
執圭,鞠躬如也,如不勝,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戰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禮,有容色。私覿,愉愉如也。
君子不以紺緅飾,紅紫不以為褻服。當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緇衣羔裘,素衣麂裘,黃衣狐裘,褻裘長,短右袂。必有寢衣,長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喪,無所不佩。非惟裳,必殺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齊必有明衣,布。齊必變食,居必遷坐。
食不厭一精一,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惟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語,寢不言。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
席不正不坐。
鄉人飲酒,杖者出,斯出矣。鄉人儺,朝服而立於阼階。
問人於他邦。再拜而送之。康子饋藥,拜而受之。曰:丘未達,不敢嘗。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君賜腥,必熟而薦之。
君賜生,必畜之。侍食於君,君祭,先飯。疾,君視之,東首,加朝服拖紳。君命召,不俟駕行矣。
入太廟,每事問。
朋友死,無所歸。曰:於我殯。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
寢不一屍一,居不容。見齊衰者,雖狎必變。見冕者與瞽者,雖褻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負版者。有盛饌,必變色而作。迅雷,風烈必變。
升車,必正立執綏。車中不內顧,不疾言,不親指。
色斯舉矣。翔而後集。曰:山梁雌雉,時哉!時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鄉一黨一 》的歇後語
現在講這一篇書很難講,要想講得好,除非由人扮演出一個孔子,拍成電一影 。但能擔任這個角色的演員則很難,就像電一影 上的耶穌,很少出現他的正面,很難傳神。有一個笑話,以前有一個老迂夫子,認為一個人只要做到《論語》裡面一兩句話,就終身受用無窮。當下就有一個年輕人說,我就做到了兩句,老夫子馬上改容相敬,立刻請教他做到了哪兩句,年輕人說“食不厭一精一,膾不厭細”,我就完全照做了。這只是一個笑話。
這些生活上的描寫,都放在《鄉一黨一 》篇中,這是說孔子的生活習慣,代表了他學問的精神,表示他的言行一致,這是《鄉一黨一 》篇的第一個觀念。而第二個觀念,在以前看不出這篇的道理,現在我們看到年輕人,穿衣服不會穿,講話不會講,吃東西不會吃,走路也不會走,才知道《鄉一黨一 》這一篇,把孔子的生活形態記下來,的確有道理。還有第三點,我們可以看到的,孔子是講仁、講孝、講忠的,這也就反映出春秋戰國時代,社會的人心太壞,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人太多了。同樣的一個道理來看《鄉一黨一 》,為什麼把孔子的生活形態,記載得這麼多?就是那個時代的青年和現在一樣,生活的禮儀不知道,有學問的不一定處得合適,待人處世之間,什麼立場應該什麼態度?應該怎樣說話?都不知道。就是現在,一般人以為美國人生活形態很隨便,其實他們的上流社會、領導階層,還是端端正正的打領帶,服裝整齊,還是非常講禮。所以真正的學問,還是要自己用智慧去發掘。《鄉一黨一 》這一篇,我們就不討論了,全部《論語》就到此結束。
總之,萬事都從作人開始,一個人生,無論做什麼事業——做官、經商、做學者、做平民,都是要作人。事業的升沉成敗,各有變化不同。但無論如何,總要作人。《鄉一黨一 》一篇,記載孔子如何作人。後世的人們,敬重他的成就便尊稱他所謂“聖人”。人人都可成聖,只看自己如何做到聖一地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