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世說人語 > 馬君武 >

馬君武

馬君武

馬君武,名和,廣西桂林人。一八八二年生,一九三九年卒,享年五十七歲。著述很多,有人這樣評論:「究心科學,奈端康德之倫;肆力政譚,孟德盧梭之亞。」朱少屏為他刊印《馬君武詩稿》,合歐亞文學於一爐,也和尋常吟弄風月不同。詩集首冠自敘,彷彿一篇小傳,如云:「君武九歲失怙,賴慈母之教養,親戚之扶助,繼續讀書。十二歲從戴毓馴先生學,好讀歷史古今文集。十五歲,友況晴皋、龍伯純,告以康有為讀書法。是時居外祖陳允庵家,藏書頗備,二年間略盡讀之。十七歲入體用學堂,從利文石先生學算。十九歲值庚子之變,四海鼎沸。君武乃去桂林,游南洋,歸歷粵滬。辛丑冬游日本,自此以後,讀中國書之時較少矣。初至日本時,頗窮困,輒作文投諸報館,以謀自給,故壬癸間作文最多。癸卯秋間,入日本西京大學學工藝化學。丙午夏返國,主教中國公學(這時,他和王雲五為同事,胡適之讀書該校,具有師生關係,後王雲五進商務印書館,即出於適之推薦),時端方督兩江,購捕頗急,從友人楊篤生之勸,復得高嘯桐兄弟岑雲階諸公之助,西遊歐羅巴,學冶金於柏林工藝大學,辛亥冬間歸國,值武漢革命軍興,隨諸君子之後,東西奔馳。今事稍定,從友人之請,搜集舊有詩文,刻為一卷,殆皆為壬癸間所作,十年前舊物也。自茲以後,方將利用所學,以圖新民國工業之發展,不復作文矣。此寥寥短篇,斷無文學存在之價值,惟十年以前,君武於鼓吹新學思潮,標榜愛國主義,固有微力焉,以作個人之紀念而已。」君武思想很新穎,清末,他力勸母親讀書,親友認為只有父母督促子女讀書,從沒有兒子勸母親上學,傳為筆柄。民國八九年間,他和居覺生同居滬郊楊行鎮,經營種植,實行農人生活。謝無量贈君武詩:「不信堂堂馬居士,種田擔糞了平生。」他喜下棋,不多考慮,迅速得很,自稱下「革命棋」,但每下必悔子,嘗與程善之對弈,君武悔一子,善之亦悔一子,致連悔十餘子至二十子。有一次,竟把所下之子悔完,成為弈林趣話。圍棋家徐潤周,有詩詠這趣事:「餘興枰邊兩社翁,考工革命未全融。隨緣勝敗隨緣悔,細事真情識見通。」(原註:王安石詩:「莫將細事擾真情,且可隨緣道我贏。戰罷兩枰收黑白,一枰何處有虧成。」)他譯詩很敏捷,一面閱西文原作,一面譯為中文,同時又吸煙與友朋交談。李思純的《仙河集》謂:「近人譯詩有三式,蘇曼殊式,以格律輕疏之古體譯之。馬君武式,以格律謹嚴之近體譯之。胡適則白話直譯,盡弛格律矣。」陳子展的《最近三十年中國文學史》謂:「三式中卻愛馬式,如譯囂俄題其情人《阿黛兒遺札》詩云:『此是當年紅葉書,而今重展淚盈裾。斜風斜雨人將老,青史青山事總虛。兩字題碑記恩愛,十年去國共艱虞。茫茫樂土知何在?人世蒼黃—夢知。』誦之令人蕩氣迴腸,不能自已也。」晚年,他任廣西大學校長,公餘喜涉足戲院。他研究化學,為中國制無煙火藥的第一人。當第一次歐戰,外貨來源斷絕,廣州石井兵工廠製造槍彈,缺乏原料,君武自制,以應急需。夫人彭蘊英,子保羅,後覺得「保羅」二字似耶穌教徒,改為保雲。著述外,又編輯《翻譯世界》《世界月刊》《南華雜誌》《醒獅》《建設雜誌》《漓江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