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世說人語 > 任鴻雋 >

任鴻雋

任鴻雋,字叔永,生於一八八六年。原籍浙江吳興,清季應試,著籍巴縣,便為四川巴縣人。長兄治家敦樸,次兄喜研內典,鴻雋行三,四弟季彭。他遊學日本,參加同盟會。民國初年,主四川《新中華報》筆政。袁世凱禍國,暗殺宋教仁,弟季彭痛國事無望,奔杭州,投煙霞山井中死。鴻雋師事章太炎,一九八年赴日本,和孫中山交往,二年後歸。辛亥光復,南都新建,他任南京臨時大總統府秘書,不數月去職。一九一三年,留學美國康奈爾大學,攻理化,一九一八年回國。在美時,與胡明復、趙元任、周仁、秉志、楊銓等發起組織中國科學社,創刊《科學》雜誌,時黃克強在美,克強為書報眉,該雜誌賡續至一九六年才輟止,由高君賓整理全份保存。鴻雋在該雜誌上發表稿件,連篇累牘,也由君賓摘出,編《任鴻雋著述年表》,其中有譯有著,也有和人合作的。中國科學社是我國最早的科學團體,《科學》雜誌是我國最早的科學期刊,當時對於推動中國科學文化,傳播科學技術知識,曾起了篳路藍縷的作用。而在此四十餘年中鞠躬盡瘁,始終社事者,當推鴻雋。第一期發刊詞,署名「社員」,也是鴻雋手筆。自一九二五年起,至一九三五年止,他連任中華文化基金委員會秘書及幹事長,達十年之久。一九三五年,和他的夫人陳衡哲聯翩入川,任四川大學校長。他一方面致力教育,一方面也留意地方政局,看到四川政客的蠅營狗苟,非常痛恨,曾撰了一篇《入蜀觀感》,寄北京《獨立評論》發刊。一班被詆的政客,大為反對,幾有群起而攻之之勢,因此鴻雋不安於位,只得辭職。離川之日,幸賴某方仗義護送,始得安全抵滬。他在報上再度揭發川省政治內幕及社會腐敗狀況,那些貪吏劣紳無法為難他了。解放後,任中國人民政協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上海科技圖書館館長、上海市科技協會副主席等職。能詩,但所作不多,僅見其作於北美紐約以色佳城的《歲暮雜詠》四首,和《嫦娥》二首,及農山《詠月球火箭》,書法亦秀逸有致。一九六一年,歿於滬寓,年七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