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世說人語 > 吳梅 >

吳梅

近代治曲學的,有兩大家,一王國維,一吳梅。錢基博撰《現代中國文學史》,對於兩人所述甚詳,且略有軒輊,謂:「曲學之興,國維治之三年,未若吳梅之劬以畢生。國維限於元曲,未若吳梅之集其大成。國維詳其歷史,未若吳梅之發其條例。國維賞其文采,未若吳梅之析其聲律。而論曲學者,並世要推吳梅為大師。」其推重有如此。吳梅,江蘇吳縣(今併入蘇州)人,生於一八八四年甲申七月二十二日。寓居邑中蒲林巷有年,和明代名畫家金俊明的春草閒房舊址相近。他幼年即有志治曲,年十八,作《風洞山傳奇》,但僅為詞語,尚不能度曲,心中不毋怏怏。乃取古今雜劇傳奇,博覽詳核,又從裡中度曲耆宿俞粟廬游,益明塗徑。戊戌變法,六君子被殺,他很為哀憤,為譜《血花飛傳奇》,黃摩西作序。他的祖父,深怕文字賈禍,取其稿,付諸一炬。後來他到上海,任教民立中學,和名畫家姚叔平同隸一校。姚很滑稽,吳梅每發言,姚輒作頑笑式之爭辯,他往往無法對付,然頗引以為樂。這時他參加南社,為同社徐自華題「西冷悲秋圖」,用越調《小桃紅》一套,為愜意之作。一般人大都以詞與曲並舉,他論詞與曲的演變,非常精細,北曲和南曲之別,清曲和戲曲之判,講得頭頭是道。他既以治曲負盛名,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山大學等,都聘他去當教授。他上教室,常攜一笛師,在教室中當場度曲,抑揚亢墜,餘音繞樑,莘莘學子,很感興趣。他喜唱青衣,但他方臉八字須,極不相稱,卻滿不在乎,只管唱著。他在東南大學任教時,甚為閒適,姚鵷雛有《南社瑣記》一文,談及吳梅,謂:「吳瞿安(吳梅字)居白下之石板橋,陳巢南亦來寧,同事大學。暇與余相過從,時入新秋,秦淮河畫舫漸冷落,無賃之者,吾儕以三金雇一舫,供匝月之用。嗣以每日須鼓棹抵復成橋,增一金以酬舟子,總四金耳。吾儕恆以傍晚下舟,具酒餚,陳筆硯,觴詠磅礡其中,夜分始散。余有詩云:「銀尊樺燭酒如泉,容與中流望若仙。莫脫綸巾長嘯去,恐教人作畫圖傳。」有一年,他息影滬上,閉門不出,這時有位金融界鉅子貫廬主人,竭誠地請他擔任西席,束修之厚,不下大學教授的待遇,且豐其酒食,供以一切的特殊享受,可是大學一再敦請,他情不可卻,不到一年,又復秉鐸上庠,離滬而去。同時有位丹徒名士丁傳靖,也工詞曲,著有《滄桑艷》《霜天碧》二書,詞采斐然,才名藉甚,把所著二曲郵寄吳梅,請他指正。吳梅寫了一通很長的覆信,不客氣地指出二曲的不合韻律,和傳靖商榷宮調與音韻,傳靖為之心折。他又為金針度世計,編著了《顧曲麈談》《百嘉室曲選》《南北九宮簡譜》。又藏曲六百種(他所藏《琵琶記》,為元刻本,最為珍貴。本常熟錢謙益弟謙孝物,輾轉入士禮居,後為端方所得,贈給翁松禪,再由翁家流出,歸諸吳梅),刊其尤者,為《奢摩他室曲叢》第一第二集:分散曲、雜劇、傳奇三類。他的弟子,有江都任仲敏,居住在奢摩他室,盡讀其藏曲,纂《讀曲概錄》五冊。又宜興童伯章,纂《中樂尋源》一書。又王玉章亦能傳其衣缽。他能詩文,有《霜崖詩錄》及《文錄》。鑒賞古畫,有《霜崖讀畫錄》。書法亦雅秀。好飲,喜與友好邊飲邊談,腹笥既富,談鐸又健。抗戰軍興,東南淪陷,他避氛桂林及昆明的玉龍堆,起居失常,於一九三九年己卯正月二十七日病喘逝世,年五十六歲。上海《戲曲月刊》為出《吳霜崖先生三週年祭特輯》,徐調孚有《霜崖先生著述考略》,分創作之部、論著之部、編選之部、校刻之部,甚為詳盡。門下士盧冀野、徐一帆為作年譜,鄭逸梅撰一別傳。

吳梅作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