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世說人語 > 蘇曼殊 >

蘇曼殊

蘇曼殊故居

南社有四個和尚,即半路出家的李叔同,酒肉和尚鐵禪,半僧半俗的烏目山僧黃宗仰,出家還俗的革命和尚蘇曼殊。他於一八八四年生在日本江戶,卒於一九一八年五月二日,年只三十五歲。他的死實由於飲食無節所致。他喜吃吳江土產麥芽塔餅,常人吃三四枚,已稱健胃,曼殊能吃二十枚。嘗在日本,一日飲冰五六斤,晚上不能動,人以為死,視之猶有氣,到了明天,飲冰如故。他寫給亞子等信,末尾有「寫於紅燒牛肉雞片黃魚之畔」字樣。費公直在日本東京遇到曼殊,相偕而行,公直有一段記事:「偕歸寓廬,對坐手雪茄談,適篋中有縑素,出索大師詩。未及成,已亭午進膳。大師欲得生鰒,遣下女出市,大師啖之不足,更市之再,盡三器,余大恐,禁弗與。急煮咖啡,多入糖飲之,促完書幅。」貴州周南陔的《綺蘭精舍筆記》,載著那麼—段:「他好吃,不能茹素,尤好食蘇州酥糖,一日盡數十包。又好食糖炒栗子,卒於腸胃病逝世,病革時,予往寶昌路某醫院兩次,曼殊詈醫生不善看護,囑余交涉。余出詢院長,院長出糖栗三四包示余,反責曼殊之不遵所戒,私食禁忌之物,此由彼枕畔搜得者,猶望其疾之速效耶!」後移往廣慈醫院,醫生仍以食糖為禁戒,死後其枕下又搜得纍纍的糖果。他以茶花女嗜食摩爾登糖,這糖是他生平不離口的,—次沒有錢購買,便把所鑲的金齒變了錢買若干瓶,自號糖僧。又喜吃八寶飯,江南劉三的夫人陸靈素特製了八寶飯邀他來吃。有一天,胡樸安赴友人宴,路上逢到曼殊,樸安問何往?曼殊答以赴友飲。樸安問何處?曼殊說不知。再問誰招你?亦說不知。曼殊復問樸安何往?樸安說,也赴友飲。曼殊說,同樣是朋友請客,我就隨你同去吧!至則大啖,亦不問主人,實則樸安的友人,不識曼殊,並沒有招曼殊。曼殊既死,沈尹默吊他一首古風,猶涉及八寶飯,題為:「劉三來,言子榖(曼殊的字)死矣。」節錄其詩云:「君言子榖死,我聞情惻惻。滿座談笑人,一時皆太思。平生殊可憐,癡黠人莫識。既不遊方外,亦不拘繩墨。任性以遊行,關心惟食色。大嚼酒案旁,呆坐歌筵側。尋常覺無用,當此見風力。十年春申樓,一飽猶能憶。於今八寶飯,和尚吃不得。」他生前和劉三很相契,金錢到手即花掉,常在窘鄉,劉三則經常資助他,所以曼殊詩,有:「劉三舊是多情種,浪跡煙波又一年。」又有:「多謝劉三問消息,尚留微命作詩僧。」劉便以「多情種,問消息」,請費龍丁、壽石工刻為印章,和文友通訊,輒鈐牘尾。曼殊披剃於廣州長壽寺。他的出家經過,陳少白所知特詳。一九二九年,陳到上海,向陸丹林縷述,陸記錄之,刊載《申報》附刊上,時亞子已作《蘇玄瑛傳》,成後殊不愜意,復作《蘇玄瑛新傳》,除考證曼殊自傳式的說部《斷鴻零雁記》及餘杭章氏的《曼殊遺畫弁言》外,也取資於陸氏所記的陳少白語。原來曼殊當年由日本赴香港,寄寓陳所主持的中國日報社,剃髮為僧,即在此時,一切經過,陳都知道。曼殊詩,風華逸宕,雅類晚唐的杜樊川,有卻扇一顧,傾城無色之概,刊《燕子龕上人遺詩》,傳誦於世。其中本事詩一絕:「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湖?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讚美他的說:「在靈明鏡中,尤為出神入化。」可是朱大可卻謂:「詩有語病,既在樓頭吹簫,何以又托缽過橋。且第二句提及浙江潮,三四句不從此著想,衡以詩法,也太疏忽。」各有看法,奈不能起曼殊於地下而加以商榷。又蕭紉秋藏有《曼殊雜記》手跡,錄有二句:「芙蓉腰滯春風影,茉莉心香細雨天」,饒有風韻,但不知是否曼殊所作。曼殊多才多藝,他的畫為世所珍,有人看到他所書的巨幅對聯,張於普陀普濟寺的五言聯:「乾坤容我靜,名利任人忙。」魄力很大。他又能刻印,曾刻給程演生二方,蒼古別有刀法。兼諳日文、英文、梵文,曾為梵學會譯師,著《梵文典》,又將《燕子箋傳奇》譯為英文。又有一篇《斷鴻零雁記》,凡二十七章,初登南洋某日報,隨寫隨刊,不多時,該報停刊,他也停筆。民國元年,胡寄塵主編《太平洋報》文藝,《斷鴻零雁記》從頭登起,由曼殊續寫,數月後,《太平洋報》因債務被封,寄塵得訊,趕到印刷所把原稿取回,為之添加結束語,印成單本,有人譯成英文,商務印書館出版。編《漢英辭典》《漢英三昧集》《粵英辭典》《泰西群芳譜》,深惜其重譯《茶花女》未成書。逝世後,南社同人發出曼殊上人安葬孤山通告:「茲定陽曆六月八號(即甲子五月初七日)上午九時,奉柩由滬北站啟程,約下午四時到杭。凡滬杭兩地同人,與有交誼者,請准期在站迎候可也。九號午時登穴。特此通告。」建塔院疏,出於陳巢南手筆,塔銘,諸宗元撰,林之夏書。有人建議塔院旁別築「燕子龕」,未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