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世說人語 > 死於飆輪下的許嘯天 >

死於飆輪下的許嘯天

市虎殺人,未免有行路難之慨,而所殺的又為掉弄筆墨的我輩中人,那是很可惋惜的。據我所知,最先為林寒碧,繼之為沈商耆、李浩然,而上虞的許嘯天,也犧牲於飆輪疾馳之下。其時談不到交通管理,馬路如虎口,生命沒有保障,這種冤苦,向誰申訴呢!

許嘯天,名家恩,字澤齋,嘯天是他的別號,又有一別號黃帝子孫之嫡派許則華。他早年即喜歡寫作,投寄章太炎、鄒蔚丹所編撰的《蘇報》,太炎很賞識他的文才。後來他喜歡寫劇本,登載於《民呼報》《天鐸報》。他的夫人高劍華,能詩文,夫婦倆合輯《眉語》雜誌,搜羅許多女子文藝作品,出了十八期,內容是很豐富的。

他著《清宮十三朝演義》,刊成單行本,且曾演於紅氍,播諸絃管,給社會影響很大,經過一二十年,不知再版了若干次。自從他被汽車輾死,消息在報上一登載,書賈又大量再版,在報上宣傳,又銷去數萬部,賺了很多錢。

他除了撰小說外,輯成《名言大辭典》,為學者的工具書。五四運動後,提倡白話文和新標點,他首先把《黃梨洲集》《王陽明集》《朱舜水集》《王船山集》《顧亭林集》《顏習齋集》等,加以新式標點。又用白話註解了《詩經》《戰國策》《史記》《經史百家雜鈔》《小倉山房尺牘》等。在舊小說方面,又標點了《封神榜》《東周列國志》《隋唐演義》《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今古奇觀》《儒林外史》《兒女英雄傳》等,均由群學書社發行。

他平素對於話劇,頗感興趣,參加春柳社、春陽社,粉墨登場,聲容並茂。當初上海新舞台所演的時裝新劇,如《拿破侖》《明末遺恨》《黑籍冤魂》,所有題材和台詞,也都由嘯天供給。後和諸同志組織人本劇社、文藝動員劇社,「八一三」之變,社員便風流雲散了。

在八年抗戰中,他為了避難,步行萬里,足跡遍江、浙、皖、贛、湘、桂各省。勝利後一年,復來上海,任教蔣維喬所主持的誠明文學院,我也在文學院和他同事。這時他已蓄須鬑鬑,兩鬢斑白,可是拊掌談笑,還是奕奕有神,絕無頹唐之氣。他的夫人劍華,據說和秋瑾結拜姊妹,她是最幼的一個。擅長書法,曾寫了一個小直幅贈給我。嘯天知道我喜歡尺牘,不論前賢時彥,都在搜羅之列,他就寫了一封篆書信寄給我。我輯《永安月刊》,征他寫稿,蒙他給了我兩篇:《人生何處不相逢》和《十萬青年》,都是寫他在抗戰時期的鬥爭生活。發表了沒有幾天,他老人家在鬧市被汽車輾死,門生故舊為他開追悼會,這筆稿費,就送到追悼會,作為例外的奠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