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世說人語 > 「中國的夜鶯」朱逢博 >

「中國的夜鶯」朱逢博

朱逢博

在世界歌壇上,具有中國的「夜鶯」之稱的是誰呢?這就是我們廣大音樂愛好者所歡迎的女高音歌唱家朱逢博。各種報刊上,記載朱逢博事跡的很多,這好比名勝古跡,儘管人們用照相機一再拍攝,但因為取景角度的不同,依然可以給人一種新鮮的印象和感覺。我在這兒就用另一角度來為朱逢博攝一幀生活照吧!

朱逢博生於一九三七年,原籍浙江吳興。自從她的曾祖游宦東魯,遂寄寓大明湖畔。祖父朱一民,研究水利和建築,清季參加過革命組織同盟會。父親培壽,淵源家學,曾任華東水利學院教授。她讀書上海同濟大學建築系,那位赴美為紐約設計建造東方園林明軒的陳從周教授,就是她的老師。她讀到五年級,在最後一學程,例須實習,正值上海計劃開闢閔行一條街,同濟大學建築系的學生,就被派往工地實習。工餘展開文娛活動,當她高歌一曲,響遏行雲,真巧得很,給上海實驗歌劇院的主持者聽到,認為她具有歌唱天才,便向上級推薦到專業單位,作進一步深造。在《白毛女》中為喜兒伴唱,唱那《北風吹》《扎紅頭繩》,吸引了滿座聽眾,她的名兒也就大噪而特噪了。但她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經過這樣的一段路程:天才—發掘—培養—努力—創新—成功。

她三十歲才和施鴻鄂結婚。施鴻鄂在芬蘭赫爾辛基第八屆世界青年聯歡節古典聲樂比賽中獲過金質獎章,當然造詣很高。朱逢博在這方面,又得到了很大的助力。人民政府更給她政治待遇,為全國人大代表。且到國外去演出,到過日本、朝鮮、法國、加拿大、蘇丹、圭亞那、意大利、委內瑞拉等國,那「中國的夜鶯」的稱號,就是委內瑞拉報刊上傳揚開來的。她秉性靈敏,善於倣傚,幼年曾隨她的父親旅遊各地,不論到哪裡,不多幾時,便能講哪裡的話,講得很流利,所以她到了外國,也就能唱各國的歌曲,不僅嫻熟歌詞,復能瞭解歌詞的含義,從內心裡表達出深厚的感情。

我在她家作客,她講著一口十分流利的普通話,很直率地和我聊天,得知她多才多藝,能唱京劇、昆劇、梆子戲、評彈,又喜打籃球、壘球、橋牌,出入騎自行車,至於朗誦、演話劇,更不在話下了。她經常演唱的歌曲,就有數十種。她愛栽花木,到外國去,就帶回許多奇花異草來種植,窗前有一隙地,絳碧芳菲,甚為悅目。又蓄著幾頭芙蓉鳥,真可謂鳥語花香。又飼養著一隻小狗,那小偎依著她,她到哪兒,小狗跟到哪兒。她又談到時常應各處邀請,演唱歌曲,儘管這些歌曲很是熟練,但從不敢絲毫大意,臨唱前還有著緊張心理,希望上帝保佑,不要唱錯一字一句。這些內心活動,觀眾們在台下是看不出來的。因為經常晚上演出,且歌唱時必須具有充沛的真實情感,演畢後精神仍然興奮,影響了睡眠,所以常服安眠藥物,明晨起身,胃部常感不適,早餐也就廢除,成為習慣。她平時進飯不擇菜餚,什麼都能下箸,這是有一原因的,她幼時頗多東西不要吃,她母親善於誘導,不是說這個吃了能潤膚,便是說那個吃了能美容,她為了希望長大後成個美人兒,也就什麼都不偏食了。

她喜歡穿綠色的衣服,一次到法國演出特製了一件綠絲絨的演出服,不料失竊了,還國後,再做一件,同樣綠絲絨的。她對於圖畫有深切的癖好,不論中國畫、西洋畫,點綴壁間,幾乎滿滿的。還要我孫女有慧給畫一梅花立幅,並點明要綠萼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