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世說人語 > 關於末代皇帝溥儀 >

關於末代皇帝溥儀

看《末代皇帝》影劇,聯想到溥儀的往事,涉筆記之。

《我的前半生》是溥儀的自述。據我所知,有三種不同的本子,最早是油印的,草草率率,不很成功。一種為鉛字排印本,文字累贅,接近坦白認罪書。最後一種,經過老捨先生的修潤,為流行的普及本。

周瘦鵑一度任政協委員,知道溥儀也是政協委員之一,一次開會,他便夾了一本《我的前半生》束裝北上。果然在會議上遇到了溥儀,他便請溥儀「御筆」簽名。溥儀欣然命筆。瘦鵑把這本帶有「宸氣」的書攜了回來,非常珍視。可是一經浩劫,瘦鵑含冤而死,人之不存,書將安附。

抗戰勝利後接收故宮,那時秦翰才和許大路兩位也參與接收任務。翰才曾撰有《滿宮殘照記》一書紀念其事。他們不是接收的主要人員,所謂接收,無非檢取一些。到了後來,沙裡淘些次珍貴的古董和文物,歸給公家保存。其他遍地都是亂紙堆兒,不在接收的範圍之內。許大路覺得這些東西棄之可惜,便捆載了若干而歸,其中以照相為最多,又有宴客帖、委任書、名片、奏折等等,十九是屬於偽滿的。有些尚完整,有些已殘破。大路捆了回來,知其友朱其石喜歡這些玩意兒,便轉給其石保存。其石和我很熟稔,承他割愛,又給我一部分,我是非常銘感的。照片數幀很大,大約二十四寸吧!記得其中一幀,為溥儀幻身為二人並坐著,其它一幀更有趣,溥儀窄衣緊袖,手執武器,站在屋面上,裝作一名俠客。又有一些柬折,上面有溥儀親筆手批「知道了」三個字的。其石把他所藏的一套照相翻印為小型,裝成一袖珍冊贈我,其中以集體者為多,如鄭孝胥、陳寶琛、羅振玉、莊士敦及日本軍閥們。其石並在照相旁邊,以蠅頭細楷注著照相中人的姓名、時日、地點及事略,小冊上也標著《我的前半生》五個字。溥儀之弟溥傑,他的離異夫人唐石霞,寓居上海有年,和我相識,擅丹青,為我繪一山水扇,秀潤有致。以上這些東西,都遭了浩劫,沒有留存下來,這是多麼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