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前塵舊夢 > 新舞台之新派戲 >

新舞台之新派戲

從茶園蛻變而為舞台,此中也有小小的一段歷史。原來在清末時期,人民的心理,樣樣喜歡革新,當時就有張聿光、夏月潤、劉藝舟、王鐘聲輩,出國去考察戲劇。歸來計劃設一新型的戲院,為謀振興華界世面起見,把戲院設在十六鋪,名為新舞台。從此茶園的名兒取消,風起雲湧的都是舞台了。那新舞台的佈景,完全出於張聿光手筆,後來似乎熊松泉,也繼著畫佈景了。舞台是活動的,所以大轉舞台,常常在廣告上大事吹擂。那夏月潤、夏月珊和潘月樵,在光復時,冒險打製造局,救陳英士,很做些革命工作,但是他們功成身退,仍以伶工為生,這是很足令人欽佩的。潘月樵藝名小連生,後來遭袁政府忌恨,他在常熟置一簉室,結果被袁政府的爪牙鈔家。劉藝舟字木鐸,湖北人,曾做過一任敦煌都督,所以他在新舞台演戲,人家稱他為伶界偉人。他的戲都是新編的,如《明末遺恨》《哀江南》《求己圖》《新華宮》等,演來激昂慷慨,聽眾無不為之動容。王鐘聲,字熙普,紹興人,他的拿手戲,有《愛海波》《秋瑾》《波蘭亡國慘》,也都是悲天憫人的一派新劇本。光復之際,陳英士發給六千元,委他去光復天津,他就偕著朱光明、萬鐵柱、徐光華輩一同北上。這時,天津的某顯宦鐘聲和他相熟的,就去煽動某顯宦,響應革命,當時某顯宦很表同情,晚間設著酒席,請鐘聲、光明、鐵柱、光華前去赴宴,觥籌交錯,備極熱鬧。半酣,某顯宦忽然變色,即呼親兵把這四人逮捕,說是革命黨,擾亂治安,立刻在邸後正法,四屍體便埋在眢井中,沉冤莫白。過了若干年,外間方才知道這一回事,可是已事過境遷了。那柳亞子上天下地聽說的馮郎,藝名小子和,他是夏月珊的徒弟,綺年玉貌,善演《花田錯》《血淚碑》《百寶箱》《梅龍鎮》等旦角戲,粉黛登場,不知顛倒多少王孫公子,蕩婦妖姬,甚至那些姨太太們,散戲後,候在後台門前,小子和坐著他的自備包車歸寓,姨太太們不惜犧牲色相,把自己的小照,附寫著地址,拋到包車上去,不啻當年潘岳的擲果。有一次,某公館的姨太太送給小子和巨粒的金鋼鑽戒指一枚,小子和告訴乃師夏月珊,夏月珊即當台揭示這鑽戒,與大眾觀看,把這鑽戒捐作義舉,並演講我們新舞台的藝員,個個都有高尚的人格,決不受黃金美人的誘惑,聽客沒有不鼓掌的,幾似春雷之展。新舞台最賣座的,要算時事戲《閻瑞生》,閻瑞生一角,由汪優遊充飾,戲中情節,有閻瑞生遭捕跳水逃逸一幕,汪優遊為求逼真起見,台上布著水景,天天跳水,這戲連演數十場,汪優遊受寒太甚,結果患了一場重病,幾乎喪了性命。那新舞台在十六鋪,時常戒嚴,影響他們的營業。後來遷徙到城內九畝地去,九畝地為明露香園故址,地位很寬展。在從前戲院例不演《走麥城》,說演了《走麥城》,觸犯了關帝,要遭回祿之災的。新舞台以新型為號召,特破例演唱《走麥城》,真是巧極了,演了《走麥城》不到三天,忽然不戒於火,一座舞台,化為灰燼。新舞台同人真有毅力,重行建造,再演《走麥城》,竟安然無恙。於是家家都公演《走麥城》,成為一時風尚。

《走麥城》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