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幸福了嗎? > 偷書與自報家門 >

偷書與自報家門

常聽人說,五十年代,中國民風淳樸,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依我看,到八十年代初也是如此。倒不一定是民風淳樸,而是家家清貧,實在沒什麼可偷的。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慢慢提高,民風就不那麼淳樸了。比如1986年我去長沙實習,在公共汽車上,就見到了這樣的標語:「學雷鋒,防扒手。」顯然,伴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小偷,超過了乞討,重新成為熱門職業。當然,也有人「兼職」,比如偷書。

八十年代,王府井新華書店是讀書人的夢想之地,店堂大,書多,於是常去。不過那時候,大多數學生囊中羞澀,愛書卻無錢買書,於是偷書者屢有出現。不過偷的沒有防的精,總有落網者。對於廣播學院學生,一旦被抓住,問及姓名時,男生總是「常振錚」,女的總叫「劉繼南」。後來,這招不好使了,因為人家書店跟學校一打聽,廣播學院院長叫常振錚,副書記叫劉繼南。

很多年後,我們畢業二十年大聚會,常振錚院長到場,我們集體用掌聲和跺腳,表達了對當年「盜用」常院長名字的深深感謝之情。

1986年暑假,我去成都找中學好友,來了一趟長江之旅。一路上由於太缺錢就能省則省,逃票、睡船上的甲板、吃麵包……居然用最小付出,完成了從成都到重慶再順長江而下一直到南京最後回家的壯舉。這是我們哥兒倆在武漢的合影,回憶中,苦都是樂。

在校期間,我組織過一屆書市,去北京很多書店商談,人家答應讓我們七五折或八折進書,於是拉到校園來賣,防盜成了重中之重。其中有本班一同學來到現場,趁大家不注意,將幾本書裝入包中,被抓了現行之後,他理直氣壯地說:「還要錢嗎?那我不要啦!」

多年之後,他成了京城一著名作家。

而正因為我們嚴防死守,那屆書市掙到近三十元,大數目,十幾個同學用喝酸奶的方式把這筆巨款奢侈地消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