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三國全史 > 六、最能打的人死了 >

六、最能打的人死了

再來說說朝廷西遷後的豫州刺史部。

該部一度曾同時存在著三位刺史,但這種局面並沒有維持太久,袁紹任命的周喁被打跑,朝廷任命的孔胄病死了,現在只剩下了袁術任命的豫州刺史孫堅。

孫堅不僅軍事經驗豐富,而且很有親和力,特別適合抓隊伍,他的手下凝聚了一批能力突出又對他忠心不貳的將領。這些人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孫靜、孫香、孫河、孫賁、孫輔等孫氏族人,另一部分是朱治、程普、徐琨、黃蓋、韓當、朱治等追隨孫堅的外姓將領,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日後還將活躍在江東的舞台上。

以孫堅現在的實力,讓他放手在豫州刺史部一帶發展,他將很快控制全州,並繼而向洛陽及周邊其他州郡發展,前途不可限量。但袁術卻另有打算,他不願意看到孫堅發展得太快,那樣一來將很難再控制住孫堅,沒有孫堅,袁術自己只是一個空架子。

所以,看到孫堅在前方勢頭越來越猛,袁術老想找個借口把他調回來,而這時劉表給了袁術這樣的借口。劉表控制荊州刺史部後勢力發展得很快,荊州刺史部共有七個郡,有六個郡都被劉表先後控制了,只剩下最北面的南陽郡大部分地區還在袁術手中。

南陽郡是本朝光武帝劉秀的家鄉,是個大郡,人口達百萬,地方多豪族,本來十分富有,但袁術缺乏治政才能,加上他向來喜歡奢華擺譜,不斷向民間徵稅徵糧徵兵,一味搜刮盤剝,弄得民怨很大。自從來了袁術,南陽郡百姓便不斷有人逃亡。

劉表也一心想把南陽郡納入自己的實際控制區,他是朝廷正式任命的荊州刺史,他這麼想並不違法,但必須先把袁術趕走。劉表不斷整頓兵馬做出舉兵北上的陣勢,雙方在南陽郡的南部地區發生了摩擦,眼看由小打將變成大打。

要打劉表,袁術不想親自出馬,不是他懶,而是他沒有信心打得過。袁術自己不去,就支使孫堅去,他給孫堅下達了命令,讓他從洛陽回師。孫堅很聽話,就去了,他這個武將儘管有時做事有些衝動和魯莽,但內心其實挺單純。

初平二年(191)冬天,孫堅率所部攻打劉表,一直打到了襄陽的外圍。劉表手下最重要的將領是黃祖,劉表派他在襄陽以北的鄧縣、樊城一帶迎擊孫堅,黃祖不是孫堅的對手,被打得大敗。

孫堅率軍渡過了漢水,把襄陽城包圍起來。襄陽城兩面環漢水,背靠群山,易守難攻,劉表來個閉門不戰,想跟孫堅打消耗戰。

同時,劉表派黃祖乘夜出城調集軍隊不斷偷襲孫堅。

初平三年(192)正月初七,黃祖又被孫堅打敗,逃往襄陽西郊的峴山裡,孫堅追擊,想把黃祖一舉拿下。哪知這裡有埋伏,追到一片竹林中,提前等在這裡的黃祖手下發射暗箭,孫堅中箭,當場身亡,死時年僅37歲。

消息傳來,劉表額手稱慶,袁術吃了一驚。對袁術來說,孫堅的死有好與不好兩個後果:好處是解除了他的後顧之憂,從此不再擔心孫堅坐大;壞處是,就眼前來說讓他的實力大受損傷,尤其是劉表這個敵人將更得勢,南陽郡遲早保不住了。

吳夫人給孫堅生了四個兒子,長子孫策現在17歲,次子孫權10歲,三子孫翊8歲,最小的兒子孫匡年齡還小。除了這四個兒子,吳夫人至少還為孫堅生過兩個女兒。另外,孫堅還有一個兒子叫孫朗,又名孫仁,年齡比孫匡還小,並非正妻吳夫人所生。

孫策和弟妹們都沒有隨父親在外征討,而是跟母親在一起,他們先在壽春,後來又去了舒縣,離襄陽有2000多里。孫堅死得很突然,沒有任何徵兆,也沒有留下任何政治遺言,大家便推孫堅的侄子孫賁為首領,整合孫堅的舊部。

孫賁無心再與劉表作戰,扶送孫堅的靈柩回到南陽郡。孫堅自離開長沙郡北上以來,經過不斷發展,手下已經有了不少人馬,推測起來人數應該在數萬之間,是袁術集團的主力。由於孫賁等人缺乏孫堅那樣的號召力,這部分人馬成為袁術藉機侵吞的目標。

從中可以看出,孫堅的事業儘管發展得很快但基礎並不穩固,孫氏集團內部除了他尚沒有另一位可以領軍的人物。袁術假裝表奏孫賁為豫州刺史,讓他繼續帶領孫堅舊部,但私下裡卻找各種借口把這些隊伍打亂,編組到其他各部。

到後來,袁術索性改任孫賁為丹陽郡都尉,讓他到江南打游擊去,孫堅辛辛苦苦拉起來的隊伍全讓袁術給黑了。

說完孫堅,再來說說曹操。

曹操南下募兵,來到了揚州刺史部的丹陽郡,這個郡在長江以南,今天的南京、蕪湖、銅陵都在該郡所轄之內。之前說過,丹陽郡出精兵,丹陽兵自秦漢以來就揚名疆場。

此時的揚州刺史名叫陳溫,丹陽郡太守名叫周昕。曹洪與陳溫很熟,曹操與周昕關係很好,他們便分成了兩路,曹洪到揚州刺史部治所歷陽找陳溫,曹操攜夏侯惇等人去宛陵找周昕。陳溫和周昕雖然都沒有參加關東聯軍,但他們也傾向於反對董卓,周昕有個弟弟名叫周喁,就是被袁紹任命豫州刺史的那個。所以,對曹操、曹洪此次南下募兵都給予了大力支持。在周昕的幫助下曹操很快集齊了4000人,周昕還派弟弟周昂隨曹操一同行動。

在陳溫的幫助下曹洪在九江郡一帶也募到了2000人,雖然人數不如丹陽兵多,但軍事素質都是一流的。曹操帶著人北渡淮水進入沛國境內,到達龍亢縣,在這裡與曹洪會合。兩支新招募的人馬加起來有6000多人,之前他們自己也帶來了1000多人,現在手裡終於又有一支人數可觀的隊伍了。

有了這支人馬,曹操可以繼續實施他的計劃,如果鮑信在濟北國的募兵行動也順利的話,他們按照之前的約定合兵一處,繼續討伐董卓的大業。

但是出現了意外,夜裡丹陽兵發生了叛亂,究其原因,可能是當初招募他們的時候沒有說清楚,這些人發現自己離家鄉越來越遠,有上當受騙的感覺,於是發動了叛亂。

還有一種可能,這些丹陽兵早就預謀了這場叛亂,按照募兵的慣例,參加隊伍後大家都可以領到一些安家費,這些人把錢領了,假裝北上,到半路上再逃跑,反正你也不能再追到丹陽郡去算賬。叛亂的人點火焚燒了曹操的大帳,曹操受到叛軍的包圍,他手裡拿著劍,一連殺了數十人才得以脫身。

好幾千人的隊伍只剩下了500人,說明不僅新招募的人全跑了,連他們帶來的一部分人也趁機溜了號。曹操、曹洪只好整頓剩下的人,一邊往回走,一邊沿路繼續招募人馬。這時候再去酸棗已經沒有意義了,曹操也不想去陳留郡找張邈,他帶著這支人數不多的人馬渡過黃河,來到了河內郡懷縣,找到了袁紹。

曹操再次見到袁紹時,袁紹並不關心他南下募兵的情形,而是急著向曹操徵詢另立新帝的意見,原來這段時間袁紹的精力不在討董戰場,而是在籌劃一件大事,他不承認被董卓裹挾到長安的獻帝,想另立宗室出身的幽州牧劉虞為帝。

曹操在這種事情上一向不贊成,這次當然明確反對:「董卓之罪暴於四海,我們合大眾、舉義兵,天下無不響應,這都是因為忠義的緣故。現在幼主微弱,受制於奸臣之手,但是還沒到亡國的地步,一旦改易天子,天下誰來安定?」曹操說得挺鄭重,也很激動,最後說了一句:「如果真是那樣的話,你們且北去,我獨自西行!」劉虞在北面,獻帝在西面,曹操告訴袁紹,如果他另立朝廷,自己將不惜分道揚鑣。

曹操心裡對袁紹從此產生了反感,甚至暗中打算要誅滅他,不過以曹操當時的實力,這些事也只能想想罷了。在這段日子裡,曹操只能依附於袁紹,慢慢尋找機遇。曹操的這種心情低落的日子大概持續了1年,遠離家鄉,看不到光明前景,隊伍中的人不斷開小差,人數還在逐漸減少,這恐怕是曹操一生最不願意回首的日子。

袁紹也試圖去說服袁術,他再次寫信給袁術,說我們全家都被董卓所殺,我們怎麼能向他稱臣?袁術一向奸猾,不過這次倒也不含糊,他給袁紹回信說:「全家被殺是董卓的主意,與天子何干?我的一片赤心,只志在消滅董卓,不知道其他的事!」

沒有得到多少支持,但袁紹仍不死心,決定聯合韓馥單干。袁紹和韓馥聲稱,當年光武帝劉秀登基前擔任的職務是大司馬領河北軍政,劉虞擔任的大司馬領幽州牧與其相仿,再加上王定所獻的那顆印,這些都是天意。

袁紹、韓馥搞了個擁戴書,派前樂浪郡太守張歧帶著它前往幽州,向劉虞奉上皇帝的尊號。誰知劉虞壓根兒不領情,接見張歧時斥責道:「天下分崩離析,天子蒙難,我等深受重恩,不思雪恥,反而行叛逆之事,於情於理何堪?」張歧回來報告,袁紹這才心灰意冷。袁紹打了退堂鼓,但韓馥不死心,他又派人懇請劉虞主持朝廷日常事務,代表皇帝封爵位任官。朝廷在長安,有天子、有百官,何須遠在幾千里以外的人主持日常工作?韓馥的意思還是造成兩個朝廷的事實。

劉虞仍然拒絕,並且放出了狠話,如果再逼,他就投奔匈奴人,讓大家斷絕念頭,韓馥只好不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