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世上最經典的365道邏輯思維名題 > 善的行為 >

善的行為

一個善的行為,必須既有好的動機,又有好的效果。如果是有意傷害他人,或是無意傷害他人,但這種傷害的可能性是可以預見的,在這兩種情況下,對他人造成傷害的行為都是惡的行為。

以下哪項敘述,最符合題目的斷定?

A.P先生寫了一封試圖挑撥E先生與他女友之間關係的信。P的行為是惡的,儘管這封信起到了與他的動機截然相反的效果。

B.為了在競爭中順利晉陞,J先生利用業餘時間解決積壓的醫療索賠案件。J的行為是善的,因為S小姐的醫療請求因此得到了及時的補償。

C.在上班途中,M女士把自己的早餐漢堡包給了街上的一個乞丐。由於乞丐急於吞嚥而被意外地噎死了。所以,M女士無意中實施了一個惡的行為。

D.大雪過後,T先生幫鄰居剷除了門前的積雪,但不小心在台階上留下了冰。他的鄰居因此摔了一跤。因此,一個善的行為導致了一個壞的結果。

E.S女士義務幫助鄰居照看三歲的小孩。小孩在S女士不注意時跑到馬路上,結果被車撞了。儘管S女士無意傷害這個小孩,但她的行為還是惡的。

腦筋急轉彎【趣味數學】神奇的數字

曾經有一位數學老師,無意間發現了一道題,經過幾次仔細分析後,終於得到了答案。第二天剛上課,他就給學生們出了昨天他發現的那道題:8-6=2,這誰都知道,如果要使8加6也等於2,同學們請證明一下。當時,同學們都以為老師是在開玩笑呢,因為8加6怎麼也不可能等於2。

這個時候只有一個同學站起來說可以,並且說明了他的證明方法,當老師聽完他的回答後,滿意地點了點頭。你知道這名學生是怎麼證明的嗎?

善的行為

答案:E。

E項中S女士對小孩的傷害雖然是無意的,但這種傷害的可能性是可以預見的,因此,她的行為還是惡的。E項符合題目的斷定。

其餘各項均不符合題目的斷定,例如,A項中P先生的所為儘管有傷害他人的動機,但事實上並沒造成傷害,根據題目,不能斷定其所為是惡的。

【神奇的數字】因為是數學老師提出的問題,所以大部分學生都把問題局限於數學中,數學中8加6等於2當然是不可能的。在生活和自然中就有這種可能出現,例如鐘錶的上午8點加上6個小時,不正好就是下午2點嘛。像這樣的算法,生活中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