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唐詩宋詞元曲大全集 > 陳子昂 >

陳子昂

陳子昂

(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武後時官右拾遺。後解職歸里,為縣令段簡所害,死於獄中。他主張詩歌革新,提倡「風雅興寄,漢魏風骨」,反對齊梁以來偏重形式的傾向和綺靡頹廢的詩風。是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頗受李白、杜甫的推崇。有《陳子昂集》。

感遇三十八首(選一)

其二

蘭若生春夏1,芊蔚何青青2!幽獨空林色3,朱蕤冒紫莖4。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5。歲華盡搖落6,芳意竟何成?

img14

【註解】

1蘭:香草。若:杜若,也名杜蘅,水邊的香草。

2芊蔚:指花葉的繁茂。青青:「菁菁」的借字,繁盛的樣子。

3幽獨空林色:蘭若幽雅清秀,獨具異采,使林中群花盡失顏色。

4蕤:花下垂貌。

5裊裊:煙氣繚繞上升的樣子。

6歲華:華,同「花」,一年中的花草。

【賞析】

這是一首以芳花搖落寄寓懷才不遇的詩作。詩中以香花香草比擬自己高潔情懷,前四句寫蘭若在春夏欣欣向榮的秀麗,空絕群芳的嬌艷;後四句感歎其芳華在秋風中的零落,藉以反映詩人自己有出眾的才華卻只能任年華流逝,理想破滅。寓意淒婉,表達了詩人在政治上失意、不能有所作為的苦悶。

登幽州台歌

前不見古人2,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3,獨愴然而涕下4!

【註解】

1幽州台:即薊北樓,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

2古人:指明君賢臣。

3悠悠:渺遠的樣子。

4愴然:悲傷。涕:眼淚。

【賞析】

詩人少懷壯志,力圖報國,隨軍征戰時,因獻奇策,反被貶官。他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思緒潮湧,遂作此詩。詩中以慷慨悲涼的調子表現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這種悲哀常常為許多懷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詩人直吐胸臆,語言奔放,格調雄渾,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

春夜別友人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1。離堂思琴瑟2,別路繞山川。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註解】

1金樽:華美的酒杯,並不是實指金色的酒杯,用「金」是為了與「銀」相對。綺筵:華筵,豐盛的筵席。

2琴瑟:指朋友宴會之樂。

【賞析】

這首送別詩沒有長吁短歎的哀傷語句,而是在沉靜中見深摯的情愫。首聯展示送別時兩人相對無言的沉靜;頷聯借音樂的和諧比擬情意的深厚,離情的纏綿;頸聯描寫送行時的景致和難捨難分的情思;尾聯流露出離人隱隱的哀愁。

送魏大從軍

匈奴猶未滅1,魏絳復從戎2。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3。雁山橫代北4,飛塞接雲中5。勿使燕然上6,惟留漢將功7。

【註解】

1匈奴:此句暗用典故,漢霍去病曾說:「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這裡的「匈奴」是以漢代唐,借指當時進犯邊境的少數民族統治集團。

2魏絳:春秋時晉國大夫,這裡指魏大(陳子昂的友人)。

3六郡雄:原指六郡地方的豪傑,這裡專指西漢時在邊地立過功的趙充國。

4雁山:即雁門山,在今山西省代縣西北。

5飛塞:即飛狐塞,在今河北省淶源縣北。

6燕然:山名,今蒙古國的杭愛山。

7漢將:這裡暗指東漢車騎將軍竇憲。

【賞析】

這是一首贈別抒發壯志豪情的邊塞詩。首二句寫邊境上軍情緊急,詩人支持魏大御邊保國的壯舉;三四句寫送別的地點和二人相約報國的情懷;五六句點明魏大從軍所往之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尾聯激勵友人像漢將一樣留下赫赫戰功。表現了盛唐時昂然進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