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唐詩宋詞元曲大全集 > 孟浩然 >

孟浩然

孟浩然

(689—740),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早年隱居鹿門山,後漫遊吳越。四十歲時西入長安考進士不中,失意而歸。後病疽而死,終身是個布衣。詩與王維齊名,稱為「王孟」。他的詩多寫求官不達、潔身自好和失意情緒。擅長五言詩,大多為山水行旅詩,其次是田園詩,形成清新淡遠的藝術特色,也不乏氣勢磅薄和景象壯闊之作。今存詩二百餘首,有《孟浩然集》。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2。氣蒸雲夢澤3,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4。坐觀垂釣者5,徒有羨魚情。

【註解】

1張丞相:張九齡,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張九齡為相,孟浩然曾西遊長安,用這首詩贈張九齡,希望得到引薦,表達了詩人從政的熱情。

2太清:指天空。此二句言八月秋水大漲,顯得平滿,涵容著天宇,水天相連,和太空混而為一。

3氣蒸雲夢澤:洞庭湖近處都在水氣籠罩之中。古雲夢澤是現在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帶低窪地的總稱。

4端居:隱居。

5垂釣者、羨魚情:《淮南子·說林訓》:「臨河而羨魚,不若歸家織網。」這裡暗示無人援引,徒有從政的願望而已。

【賞析】

這是一首借寫景委婉求人引薦的詩。是孟浩然詩中較為開闊的一首。「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是詠洞庭的名句。前四句寫洞庭湖水波浩蕩,充滿活力,氣勢動人;後四句借「欲濟無舟楫」表達自己想出仕希望得到推挽的心情,卻寫得堂皇坦蕩,不落俗套,委婉含蓄。

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2,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3。

【註解】

1建德江:即新安江,流經今浙江省建德縣。

2渚:水中的小洲。

3「野曠」二句:寫原野極為廣闊,放眼望去,似乎遠處的天空反低於樹木。江水澄清,月映水中,好像和人更接近了一些。

【賞析】

這是首寫羈旅之思的詩。首句點題,第二句是詩的中心句,但作者並未繼續抒寫愁思,而是將筆觸轉到景物描寫中,在廣袤而寧靜的宇宙中,終於發現還有清澈的江水,皎潔的明月此刻和他是那麼親近!寂寞的心靈此刻得到了淨化和慰藉。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山螟聽猿愁2,滄江急夜流3。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上4,維揚憶舊遊5。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6。

【註解】

1桐廬江:又稱桐溪,經桐廬縣流入桐江。廣陵:揚州。舊遊:故友。

2暝:昏暗。

3滄江:同蒼江,指桐廬江。

4建德:建德今浙江省建德縣。非吾土:不是我的故鄉。

5維揚:揚州的別稱。

6海西頭:指揚州,古揚州幅員遼闊,東瀕大海,故曰海西頭。

【賞析】

這是一首寫山水的贈友詩。詩的前四句寫景,有聲有色,一氣呵成地描繪了一幅月色行舟的淒清畫面:山暝猿啼,江流滔滔,樹葉蕭蕭,極寫景色的寥落淒寂,這也正是作者心境的反映。後四句借景生情:月夜宿孤舟,心中愁悶,自然對友人深切懷念,因而熱淚縱橫。全詩語言精妙,寫景如畫,感人至深。

送杜十四之江南

img17

荊吳相接水為鄉2,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註解】

1詩題一作「送杜晃進士之東吳」。

2荊:指今湖北一帶。吳:指江南。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在家鄉荊州送友人往江南時所作。詩的開頭兩句寫春日江上送別,把送行之地與欲往之地聯繫起來,後兩句直抒對友人的難捨之情。朋友剛出發,便想到「日暮征帆何處泊」,可見惜友人遠去之情。而末句「天涯一望」更勾畫出「解纜君已遙,望君猶佇立」的送者情態,離愁洶湧而出,境界開闊,堪稱佳句。全篇平易自然,行雲流水,寫得頗富神韻。

留別王維

寂寂竟何待1,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2。當路誰相假3?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註解】

1寂寂:求仕沒有音信,心中苦悶。

2「欲尋」二句:言要去山林隱居,又不捨與友人分離。

3當路:指當權者,居要位者。相假:借助、援引之意。

【賞析】

這是一首表達仕途不達的詩作。詩中抒發了求仕碰壁後苦悶怨憤的感情。前二句直寫詩人失意的無限愁恨和怨恨之情。三四句寫和友人惆悵地告別。「知音世所稀」句,進一步說明仕進不達的原因在於無人援引,因而決心回歸故園隱居山林。

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2?

【註解】

1春曉:春天早晨。

2「夜來」二句:回憶夜來的風雨,為花木擔憂。

【賞析】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作。作品從春鳥的啼鳴、春風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謝落等聲音讓讀者通過聽覺感受戶外春意鬧的美好景象,只淡淡的幾筆就寫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三四句由喜春翻為傷春、惜春,而這傷和惜卻是因為對春的愛。作者借物抒懷,閒散恬淡中多少流露出人生的感慨。語淺意濃,自然而極富韻致。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1,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2,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3,把酒話桑麻4。待到重陽日5,還來就菊花。

【註解】

1具:備辦。雞黍:指農家待客的豐盛飯菜。

2合:圍攏。此句言村莊隱藏在深林當中,從村中望去,四周都是綠樹,故曰「合」。

3軒:窗的別稱。

4話桑麻:閒談農作之事。

5重陽日: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古人有登高、飲菊花酒的風俗。

【賞析】

這首田園詩是作者隱居鹿門山到山村友人家作客後所寫。詩中描寫了農家恬靜閒適的生活情景,也寫了老朋友誠摯親切的情誼。詩人被農莊生活深深地吸引,於是臨走時,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將在秋高氣爽的重陽節再來賞菊。詩人自然流暢地描繪一幅樸實秀美的田園風景畫,詩意盎然,意境清新雋永。

歲暮歸南山

北闕休上書2,南山歸敝廬3。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4。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註解】

1南山:指孟浩然的故鄉襄陽城南之山。

2北闕:皇家宮殿北面的門樓,是臣子等待朝見或上書的地方。

3敝廬:指自己的破落家園。

4青陽:指春天。歲除:即歲暮。言新春已到,逼得舊年過去。

【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作者入京求仕不遇,歲暮返回老家抒發憤慨的詩。首聯寫作者決不再上書朝廷而回歸老家。含怨恨之意和絕望之情。二聯怪自己不被見用是因「無才」和「多病」,其實是對聖上不明和世態炎涼之怨。三四聯慨歎歲月推移,人已衰老,詩人常懷愁悶,夜不能寐,其痛苦和焦慮表現得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