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唐詩宋詞元曲大全集 > 高適 >

高適

高適

(701—765),字達夫,渤海img29(今河北滄縣)人。早年家境困窘,仕途失意。49歲時中「有道科」,授封丘縣尉。安史之亂中得唐肅宗重用,歷任淮南、西川節度使,終散騎常侍。高適是一位有政治才能的詩人,他的詩作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現實性強。早期詩大多感慨懷才不遇、仕途失意,一部分詩歌反映民生疾苦,以邊塞詩成就最高。他的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粗獷豪放,與岑參並稱「高岑」。有《高常侍集》。

燕歌行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2。男兒本自重橫行3,天子非常賜顏色img30。 金伐鼓下榆關4,旌旆逶迤碣石間5。校尉羽書飛翰海,單于獵火照狼山6。山川蕭條極邊士,胡騎憑陵雜風雨7。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當恩遇常輕敵8,力盡關山未解圍。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9。少婦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十。邊庭飄搖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⑪。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君不沙場爭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⑫。

【註解】

img31

1燕歌行:樂府古題,多寫征戍離別相思。

2「漢家煙塵」二句:開元十八年五月,契丹族可突干殺其國王,脅迫奚族叛唐降突厥。此後,唐和契丹、奚的戰爭連年不絕,唐人詩中寫時事多托之漢代,故雲。

3橫行:縱橫馳騁,掃蕩敵寇。

4「img32金伐鼓」句:寫行軍時金鼓和鳴。img33,撞擊。榆關,即山海關。

5碣石:山名,這裡泛指東北濱海地帶。

6「校尉」二句:言唐軍先頭部隊已深入敵境,從邊境也可望到敵方的獵火。校尉,武職名,這裡泛指統兵的將帥。羽書,插有鳥羽的軍用緊急文書。翰海,一作瀚海,這裡指當時被奚族所據的蒙古高原一帶。單于,匈奴人稱君長之詞,這裡用作北方民族首領的通稱。狼山,這裡泛指接戰之地。

7「胡騎」句:寫敵方馬隊像狂風暴雨似地發動猛攻。憑陵:倚仗某種有利條件而去侵陵別人。

8身當恩遇:意指受到朝廷的重視。

9玉箸:形容思婦的眼淚。

十薊北:今河北省薊縣往北一帶,泛指北部邊塞地區。

⑪「殺氣」二句:上句寫白天戰場殺氣騰騰,天昏地暗;下句寫夜晚軍營戒備森嚴,警報頻傳。刁斗,軍中巡更、煮飯兩用的銅器。

⑫李將軍:指李廣。這裡兼取捍御強敵與撫愛士卒二義。

【賞析】

這是一首展現沙場征戰,譴責將帥腐敗,揭露苦樂懸殊,悲憫兩地憂怨的邊塞詩。詩中描寫的現象是對當時邊塞戰爭生活和邊官腐敗的真實概括,並不局限於一人一事。「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作者一方面著力描寫戰士長期浴血苦戰,英勇殺敵,為國獻身。一方面寫邊官卻在帳中與美人追歡逐樂,歌舞宴飲,在這種強烈對比中,沉痛地揭露了邊官的腐敗無能,唐軍慘敗的原因。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愛憎。全詩激昂奔放,又悲壯蒼涼,是盛唐邊塞軍旅詩的壓卷之作。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嗟君此別意何如,駐馬銜杯問謫居2。巫峽啼猿數行淚3,衡陽歸雁幾封書4。青楓江上秋帆遠5,白帝城邊古木疏6。聖代即今多雨露7,暫時分手莫躊躇。

【註解】

1少府:唐時縣尉的別稱。李、王二人事跡不詳。峽中:泛指四川省東部。

2銜杯:飲酒。謫居:貶官之地。

3巫峽:在今四川省巫山。

4「衡陽」句:傳說衡陽有回雁峰,南飛之雁至此折回北方。言王少府去長沙後要多來信。

5青楓江:在今長沙南。

6白帝城:在今重慶奉節縣,長江三峽入口。

7雨露:喻朝廷的恩澤。

【賞析】

這是一首表達送別之情的詩作。詩人描寫被送人在旅途上將遇到的艱辛,以此抒發同情、關切之意。被送者一個去四川,所以寫巫峽猿啼,白帝城樹木凋零;一個貶湖南,所以寫雲中衡陽歸雁,青楓江上秋帆。全詩抒情寫景,語意委婉曲折。

別董大(選一)

其二

千里黃雲白日曛2,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註解】

1董大:唐玄宗時代著名的樂師。

2曛:指夕陽落山時的昏黃餘光。

【賞析】

這是一首質樸深厚、真情實意的送別詩。前兩句寫與董大分別時的環境和天氣,前途迷芒,內心淒涼。借景寓意,後兩句扭轉愁苦的氣氛,以豪壯之語安慰即將遠去的友人,慰藉中充滿信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