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唐詩宋詞元曲大全集 > 岑參 >

岑參

岑參

(715—770),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天寶三年進士,官至嘉州(今四川樂山)刺史。岑參曾幾度出塞,久佐戎幕,對邊地征戰生活和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體驗。他的邊塞詩以慷慨報國和不畏艱苦的樂觀精神為主要特徵。他長於七言歌行,善於應用多變的筆觸,新奇的想像,磅礡的氣勢,表現塞外的山川景物和戰爭場面,詩風奇峭。他是盛唐邊塞詩的傑出代表。與高適齊名,並稱「高岑」。陸游稱讚:「以為太白、子美之後一人而已」。有《岑嘉州集》。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img42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1。瀚海闌干百丈冰2,愁雲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3,胡琴琵琶與羌笛4。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5。輪台東門送君去6,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註解】

1都護:鎮守邊疆的長官。這裡的都護和上句的「將軍」都是泛指。

2瀚海:即沙漠。闌干:縱橫貌。

3中軍:本義是主帥親自率領的部隊,這裡借指主帥所居的營帳。

4「胡琴」句:古人飲酒時作樂的觴,胡琴、琵琶、羌笛都是所奏樂器。

5「風掣」句:紅旗在冰雪中成僵冰,遇風不易翻動。掣,牽曳。

6輪台:封常清軍府所在地,在今新疆。

【賞析】

這是一首詠雪送人之作。詩人從塞外冰天雪地的奇麗風光著筆,通過特殊的環境背景的描繪,襯托出送別之情。雪在詩中構成了貫穿全篇的線索,並加強了抒情的形象性。在歌詠自然風光的同時還表現了雪中送人的真摯友誼。這首詩語言明朗優美,想像奇妙浪漫,場景畫面交替起伏,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逢入京使

故園東望路漫漫1,雙袖龍鍾淚不干2。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註解】

1故園:指長安。

2「雙袖」句:用兩袖拭淚,袖已沾濕而淚仍不止。龍鍾,沾濕。涕淚流溢的樣子。

【賞析】

天寶八年(749),岑參第一次遠赴西域,任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此詩作於此次赴邊途中。首句寫眼前的實景。第二句強調自己思念親人的激情。三四句表現了相思眷戀的柔情,也表現了開闊豪邁的胸襟。這首詩看似信手而作,不假雕琢,卻真摯感人,平易中透出豐富的韻味。

寄左省杜拾遺

聯步趨丹陛2,分曹限紫微。曉隨天仗入3,暮惹御香歸。白髮悲花落4,青雲羨鳥飛。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

【註解】

1左省:唐置門下省在宣政殿之東,稱東台或左省、左掖。杜拾遺:即杜甫,時任左拾遺。

2聯步:同步,一同走。曹:官署。分曹:分署辦公。

3天仗:天子朝會的儀仗。惹:沾染。

4白髮:岑參自謂。青云:是仕途陞遷的代詞,比喻杜甫還有陞遷的希望。

【賞析】

這是岑參任右補闕時贈給杜甫的一首詩。詩的前四句寫二人為官聯步同行的親密情景,充滿真摯的友誼。五六句感歎遲暮已臨、功業難就,流露一種感傷情緒。末兩句用反語,名為對朝廷的頌揚,實則暗含譏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