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唐詩宋詞元曲大全集 > 劉禹錫 >

劉禹錫

劉禹錫

(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貞元九年(793)進士,後登博學宏詞科。授監察御史,因參加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團,貶為郎州司馬,遷連州刺史。後任太子賓客,官終檢校禮部尚書。其詩涉獵題材廣泛,雄渾爽朗,尤以律詩和絕句見長。著有《劉賓客集》。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2,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3,飛入尋常百姓家。

【註解】

1烏衣巷:古地名,在今江蘇省南京。

2朱雀橋:秦淮河上的橋名,與烏衣巷相近。

3王謝:東晉王導、謝安諸豪族皆住烏衣巷。

【賞析】

這是一首懷古詩。此詩以精煉的語言、高度的藝術概括力,撫今追昔,抒發了世運無常、人世滄桑的感慨。詩的前二句寫烏衣巷用「野草」、「夕陽」兩種景物表現現在的荒涼景色,後二句是說當年世族之地的烏衣巷,車水馬龍,一派豪華,現在卻景象全非,已成為老百姓的住宅。形象的對比,寫出了滄海桑田的歷史變遷。表現了詩人閱盡滄桑後的沉思,語言淺顯,含意深刻。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西塞山懷古

王浚樓船下益州2,金陵王氣黯然收3。千尋鐵鎖沉江底4,一片降幡出石頭5。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6。而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獲秋7。

【註解】

1西塞山:在今湖北省黃石市東,三國時東吳在此設防。

2王浚句:指晉益州刺史王浚率戰船由成都出發直取吳都的史事,後吳投降。

3金陵:即建業(今南京)。

4千尋:古八尺為一尋,這裡形容鐵鎖極長。

5降幡:降旗。石頭:指石頭城,故址在今江蘇省南京市清涼山。

6枕寒流:臨靠長江。寒流:指秋天的江水。

7故壘:指六朝以來戰場遺跡。

【賞析】

這是一首感歎歷史興亡的懷古詩篇。作者從夔州調往和州途中覓古抒懷,借西晉時晉吳之戰以及建都金陵的幾個王朝相繼敗亡的歷史,借古喻今,喚起人們吸取歷史教訓。結語直點現實,突出反對藩鎮割據、堅持國家統一的主張。這首詩把史實、實景、真情三者完美地統一在一起,創造出一種深沉蒼涼的意境,給人以沉鬱頓挫之感。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淒涼地2,二十三年棄置身3。懷舊空吟聞笛賦4,到鄉翻似爛柯人5。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6。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註解】

1樂天:即白居易,字樂天。

2巴山楚水:詩人多年貶官生活中,多次遷徙,這裡「巴山」、「楚水」指被貶謫的地方。

img54

3二十三年:詩人從805年貶為連州刺史,到828年應召回京,共二十三年的時間。

4聞笛賦:晉向秀的友人嵇康、呂安被害後,一次途經他們的舊居,聞鄰人笛聲悲淒,乃作《思舊賦》。這裡藉以抒發對已故舊友的懷念。

5「到鄉」句:暗用《述異記》中王質進山觀棋而斧枘朽爛的故事。此處詩人以王質自比,言被貶離京二十餘年,有隔世之感。

6「沉舟」二句:詩人以沉舟、病樹自比,慨歎宦海風波險惡,人們的身世遭遇各有不同。

【賞析】

白居易曾有《醉贈劉二十八使君》詩,此詩為劉禹錫的酬答之詩。詩作前兩聯借用典故抒發了自己長年被貶的憤懣和人事全非,彷彿有隔世之感。第三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形象而富有哲理地說明了社會發展的規律,表達了堅持理想,寄希望於未來的信念。尾聯格調高昂,表現了詩人的樂觀精神。

竹枝詞九首(選二)

其二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註解】

1「竹枝」是巴、渝一帶的民歌。作者仿作的《竹枝詞》現存十一首,分為兩組,一組九首,一組兩首。本詩是《竹枝詞九首》的第一首。

【賞析】

這是一首富有民歌風味的寄情詩。寫一位鄉村少女在楊柳輕拂,江平如鏡的春日裡,觸景生情。情感起伏難平,後兩句以春日多變的天氣寓意少女歡喜又擔心的複雜心理,描寫十分傳神。

其九

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1。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畬2。

【註解】

1雲間:指高入雲端的山峰。煙火:指村落的炊煙。

2長刀句:畬,火耕。燒畬,即燒去田中榛莽,代替施肥。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四川東部山區生活的風情詩。作者平鋪直敘,生動地層現出山區人民的耕作情景。

竹枝詞二首(選一)

其一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1。

【註解】

1「道是」句:語意雙關,「晴」和「情」諧音。

【賞析】

這首詩描寫一個失戀女子的內心痛苦。用「長紅」、「水流」比喻男女不同的情感,鮮明、生動,富於感染力。

秋詞二首(選二)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1,便引詩情到碧霄。

【註解】

1排云:衝破雲層。

【賞析】

這是一首抒發議論的即興詩,是詩人被貶朗州後寫的。歷代許多文人逢秋吟詠,大都傾訴一種悲涼蕭條的情感。本篇一反傳統秋詞的淒涼情調,突出描寫出明麗、生氣勃勃的景象,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視野和奮發向上的情緒。

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1。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註解】

1潭面:指洞庭湖南。鏡未磨:月亮下洞庭湖就像一面不必用人工擦磨的大銅鏡。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洞庭秋夜湖光山色的詩作。在秋月的光照下,湖面風平浪靜,像面閃閃發光的銅鏡。在月光下湖水和諧輝映的背景上,遙望屹立於湖中的君山,猶如一顆青色的海螺亭亭玉立在一個清光四射的銀盤之上。全詩以流暢的筆調,巧妙的比喻,寫出了洞庭湖的一派湖光秋色。

再游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1。種桃道士歸何處2?前度劉郎今又來。

【註解】

1「百畝」二句:喻人事變遷。淨:一作開;一作落。

2種桃道士:借指當初打擊王叔文集團、貶黜劉禹錫等人的當權者。

【賞析】

詩人曾因一首詩觸怒權貴遭貶。十餘年後又回長安,重遊故地作此詩。此詩和前一首詩的內容風格是一致的,這是一首諷寓並感慨不平之情的詩作。詩人有意重提舊事,借再游玄都觀對當年打擊革新的政敵進行辛辣的嘲諷。當年紅極一時、炙手可熱的權貴人物不知去向,而「前度劉郎今又來」,表達了自己屢貶黜而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充滿了自豪感。借喻的手法運用得十分成功。

踏歌詞四首(選一)

其三

img55

新詞宛轉遞相傳2,振袖傾鬟風露前3。月落烏啼雲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鈿4。

【註解】

1踏歌詞是流行於長江流域的一種民歌,一邊走一邊唱,用腳踏步為拍。

2遞相傳:對歌的男女即興抒懷,一句一遞連接不斷。

3振袖:揚起衣袖。傾鬟:在歌舞中樂而忘形,雲鬟松亂。

4花鈿:鑲嵌有珠翠的一種頭飾,形似花朵。

【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春天月夜青年男女通宵達旦歌舞狂歡的情景,語言自然流暢,具有濃郁的民歌情韻。前三句記敘狂歡的場面和氣氛,末句從歌舞散場之後田野中出現游童拾花鈿的鏡頭,對少女不知花鈿失落、樂而忘形作了巧妙的渲染,情味悠長,給人以豐富的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