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唐詩宋詞元曲大全集 > 柳永 >

柳永

柳永

(984—1053),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稱柳七,福建崇安人。本熱心功名事業,但仕途坎坷。曾以詞詣宰相晏殊,因內容、風格不為晏所喜而不為晏所用。後放蕩不羈。景祐元年(1034)中進士,歷任餘杭令、鹽場大使,終於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柳永精通音律,善以口語俗語入詞,且工於鋪敘,他是大量作慢詞的第一個詞人,在詞的發展上有重大的貢獻,他的詞以羈旅行役、離情別緒最為出色。作品有《樂章集》。

望海潮

東南形勝,江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1,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山獻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鉤叟蓮娃3。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4。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5。

img79

【註解】

1珠璣:泛指珠寶。

2重湖:此時西湖被白堤分隔為裡外湖。疊山獻(yǎn):重疊的山峰。清嘉:秀麗。三秋:陰曆九月。桂子:桂花。

3羌管:笛子。蓮娃:採蓮的姑娘。

4千騎:形容馬隊之眾。高牙:軍前大旗。此處指長官出行的儀仗。高高的牙旗,指揮前的大旗。煙霞:借指山光水色。

5鳳池:鳳凰池的簡稱,泛指朝廷。

【賞析】

這首詞描寫西湖的美景,杭州的繁華和錢塘江的壯觀,在當時頗負盛名。筆法大開大合,雖以鋪敘見長,但又不是平鋪直敘,尤其是開端、結尾和換頭,都是勾勒見力,且語言妥帖,別具神韻,是柳永的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

雨霖鈴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1。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2。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3。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4。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5。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6!

【註解】

1長亭:路旁亭捨,供人歇息,亦是送別的地方。

2都門:原指長安東門,這裡指汴京。帳飲:郊野設帳幕宴飲送行。蘭舟:船的美稱。

3凝噎:喉中氣塞。

4楚天:南天,古時長江中下游一帶屬楚國地界,故稱之。

5經年:經過一年或若干年。

6風情:男女相愛之情。

【賞析】

這首詞以悲秋為背景,抒發了與愛戀之人難以割捨的離別之情。上闋層層描述離別的場景和神態。下闋寫設想中別後的思念。全詞如行雲流水,寫盡了人間離情別恨,是婉約詞的代表作。其中的「楊柳岸曉風殘月」句是千古絕句。

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1。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2。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3。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歎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4?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5。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6。

【註解】

1瀟瀟:雨勢急驟的樣子。

2關河:山河。

3紅衰翠減:指花落葉少。苒苒:義同「荏苒」,指時光逐漸消逝。物華:美麗的景物。

4淹留:久久停留。

5顒望:凝望。

6爭:怎。恁:如此,這般。凝愁:愁結難解。

【賞析】

這首詞是柳永的名篇。上闋寫登樓凝望所見之景,景中寓情。下闋由景入情,從自己的望鄉想到意中人的望歸。在層層鋪敘中情景交融,全詞時空轉換自然,既可見作者的自我抒情形象,又設想佳人長望之情景,從自己與對方兩頭著筆,詞情纏綿深摯,音韻諧婉。而「誤幾回、天際識歸舟」一語,較溫庭筠《望江南》的「過盡千帆皆不是」,更見曲折蘊藉。

蝶戀花

img80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1,強樂還無味2。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3。

【註解】

1對酒當歌:曹操詩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句。

2強:勉強。

3消得:值得。

【賞析】

這首詞抒情寫景。上闋寫景,層層鋪敘,情景交融。下闋緊承上闋,把作者一腔無可解脫的的羈旅之愁、情思之苦寫得入木三分。末二句被清末民初國學大師王國維稱為「專作情語而絕妙者」,「求之古今人中,曾不多見」。

曲玉管

隴首雲飛1,江邊日晚,煙波滿目憑欄久。一望關河蕭索,千里清秋,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別來錦字終難偶2。斷雁無憑,冉冉飛下汀州,思悠悠。

暗想當初,有多少、幽歡佳會。豈知聚散難期,翻成雨恨雲愁。阻追游,每登山臨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場消黯3,永日無言4,卻下層樓。

【註解】

1隴首:高丘上面。

2難偶:難以相會。

3消黯:黯然消魂。

4永日:長日。

【賞析】

這是一首寫離別之恨與羈旅之愁的詞作。作者登高懷遠,觸景傷情,「忍凝眸」「思悠悠」寫出了對景懷人的惆悵心情,寄意深遠。

玉蝴蝶

望處雨收雲斷,憑欄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水風輕、蘋花浙老,月露冷、梧葉飄黃。遣情傷,故人何在?煙水茫茫。

難忘:文期酒會,幾孤風月,屢變星霜1。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2?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黯相望,斷鴻聲裡,立盡斜陽。

【註解】

1星霜:星一年一周轉,霜每年依時而降。

2瀟湘:瀟水和湘水之稱,後泛指相思之處。

【賞析】

這首詞抒寫秋雨後思念故人的心緒。作者寄情於景,把淒清的秋景與個人內心的悲思水乳交融地結合起來,在悲涼的晚秋暮景中,表述著對遠方故人的懷念。詞章結構嚴謹綿密,鋪敘曲折委婉,語言洗練形象。

採蓮令

月收華,雲談霜天曙。西征客,此時情苦。翠娥執手1,送臨歧2,軋軋開朱戶3。千嬌面,盈盈佇立,無言有淚,斷腸爭忍回顧?

一葉蘭舟,便恁急槳凌波去。貪行色,豈知離緒,萬般方寸4。但飲恨,脈脈同誰語?更回首,重城不見,寒江尺外,隱隱兩三煙樹。

【註解】

1翠娥:亦借指美人。

2臨歧:分道惜別。

3軋軋:開門聲。

4方寸:古說人的心以一寸見方,因此把心稱為方寸。

【賞析】

這首詞寫宴會上與已經分手的歌妓邂逅交談的情景。上闋細緻地寫出了離別的時間、季節,情人如何送行,臨別時彼此的情態。下闋描繪了別後的心境,無限的留戀和悵惆的心情,又以蕭疏的景物作為襯托。全詞敘事簡潔,脈絡井然,刻畫人物神態、心理細膩傳神。

鶴沖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1,換了淺斟低唱!

【註解】

1浮名:狀元及第,登第為官。

【賞析】

柳永仕途坎坷,生活放蕩不羈,這首詞即展示了其狂傲的性情。科考落第,牢騷感慨溢於字裡行間。「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飽含了作者多少辛酸和哀楚。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

浪淘沙慢

夢覺、透窗風一線,寒燈吹息。那堪酒醒,又聞空階,夜雨頻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1。負佳人、幾許盟言,更忍把、從前歡會,陡頓翻成憂戚2。

愁極、再三追思,洞房深處,幾度飲散歌闋。香暖鴛鴦被,豈暫時疏散,費伊心力。img81雨尤雲3,有萬般千種,相憐相惜。

恰到如今,天長漏永,無端自家疏隔。知何時、卻擁秦雲態4?願低幃暱枕,輕輕細說與,江鄉夜夜,數寒更思憶。

【註解】

1因循:不振作之意。

2陡頓:突然。

img82雨尤云:形容男女相愛、貪戀歡情。

4秦云:秦樓雲雨。秦樓舊指玩樂之地。

【賞析】

這首詞共三片。特點是將相思離別的心理狀態和情思活動刻畫得淋漓盡致,沒有半點含蓄。詞中描寫情事同樣細密,只是綺羅香澤之氣很濃,頗近於市民。不過,詞中直抒胸臆、感情真摯而不使人覺得輕薄輕佻。個別句子如「空階,夜雨頻滴」,清麗疏淡,為人稱賞。

img83

婆羅門令

昨宵裡恁和衣睡,今宵裡又恁和衣睡。小飲歸來,初更過,醺醺醉。中夜後,何事跡驚起?霜天冷,風細細,觸疏窗、閃閃燈搖曳。

空床展轉重追想,雲雨夢、任欹難繼,寸心萬緒,咫尺千里。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憐意,未有相憐計。

【賞析】

柳永善於描寫羈旅行役,這首詞即可見一斑。旅中「追想雲雨夢」的情境,但「空有相憐意,未有相憐計」,大膽披露性愛慾望。

少年游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夕陽島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

歸雲一去無蹤跡1,何處是前期?狎興生疏2,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

img84

【註解】

1歸云:此處指所愛的女子。

2狎興:遊冶之興。

【賞析】

這首詞描寫落魄潦倒的淒涼心境。作者將心中鬱悶失望的感情寄托於蕭瑟的景象描繪,風格蒼涼,情景交融,表現出作者心灰功名,意懶宦游的悲緒。

迷神引

一葉扁舟輕帆卷,暫泊楚江南岸。孤神暮角,引胡笳怨1。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天際遙山小,黛眉淺2。

舊賞輕拋,到此成游宦。覺客程勞,年光晚。異鄉風物,忍蕭索,當愁眼。帝城賒3,秦樓阻4,遊魂亂。芳草連空闊,殘照滿,佳人無消息,斷雲遠。

【註解】

1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管樂器。

2黛眉淺:形容山遠。

3賒:遠。

4秦樓:此處泛指妓館或所戀女子的居處。

【賞析】

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詞作。作者就旅途所見景物加以描繪,上闋以疏淡的筆墨描繪了一幅晚泊楚江圖,景色清麗而帶有淒涼意味。下闋追想從前,傷懷今日,抒寫游宦的艱辛和矛盾與厭倦的心理。柳永半生嘗盡「游宦成羈旅」的痛苦,表現此類感受的詞章特別淒楚動人。

少年游

參差煙樹灞陵橋1,風物盡前朝。衰楊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

夕陽閒談秋光老,離思滿蘅皋。一曲陽關2,斷腸聲盡,獨自憑蘭橈。

【註解】

1霸陵橋:即灞陵橋。灞陵是西漢文帝陵,在今陝西長安東,唐人送別多於此地。

2陽關:唐王維詩《送元二使安西》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句,後來有人譜了曲,唱三遍,稱《陽關三疊》。

【賞析】

柳永擅長於抒寫羈旅行役。這首詞描繪了一幅霸陵折柳送別的情景,表現了作者客旅感懷的惆悵。「秋光老」「斷腸聲盡」觸發了作者歲月蹉跎,功名無望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