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唐詩宋詞元曲大全集 > 晏殊 >

晏殊

晏殊

(991—1055),字同叔,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少年即以神童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累官至宰相,謚元獻。范仲淹、韓琦、歐陽修都出自他的門下。一生富貴優遊,所作多為歌酒風月、閒情別緒,筆調閒婉、音律諧適、詞語雅麗,為宋詞一大家。有《珠玉詞》傳世。

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1?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2。小園香徑獨徘徊。

img95

【註解】

1「夕陽」句:感到光陰流逝,不可追回,深深歎息。

2「無可」兩句:通過花落、燕歸的春去春來,寫出了自己的內心感受。

【賞析】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小令。上闋寫持酒聽新詞,意興無窮,但突然記起:去年亦是此時、此地、此情、此景,一樣的柳柔花香、亭閣樓台,一樣的「一曲新詞酒一杯」,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觸動詩人時日難追之慨歎。下闋寫花落水流,美好事物的衰亡不可抗拒,但燕子去而復來,青春卻一去不復返,詩人帶著莫名的閒愁在小園花徑上獨自徘徊。全詞不見雕琢,音調諧婉,情致纏綿,風韻天然。尤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二句著名。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1,等閒離別易消魂2,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3。

【註解】

1一向:一餉,一晌,片時。

2等閒:平平常常。

3憐取眼前人:唐崔鶯鶯詩「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

【賞析】

這是一首傷別之作。反映了作者「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無常;慨空間、時間的距離難以逾越,追尋已消逝的美好事物總是徒勞。」詞作在山河風雨的描寫中寄寓著作者對人生哲理的探索。本詞語言清麗,音調諧婉,含義深蘊。

清平樂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1。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2。

【註解】

1「鴻雁」句:傳說魚雁可以傳書,因此書信又稱為「魚書」,也以魚雁代指信使。

2「人面」二句:崔護詩有「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東風」句。

【賞析】

這是一首懷人之作,抒寫詩人的離愁別恨。內容並不新奇,但詞人抒情婉曲細膩,用語雅致,體現了其「閑雅而有情致」的藝術風格,歷來為人傳誦。

清平樂

金風細細1,葉葉梧桐墜。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

紫薇朱槿花殘2,斜陽卻照闌干。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3。

img96

【註解】

1金風:秋風。古代以四季配五行,秋令屬金。

2紫薇:花名,又稱紫葳,凌霄花的別名,夏秋開花。朱槿:花名,即扶桑。

3銀屏:鑲銀或銀白色的屏風,借指華美的居室。

【賞析】

這首小詞抒發了初秋時節淡淡的哀愁。語言平淡,聲調和婉自然,意境清幽,字字含愁,句句寓情,含蓄蘊藉,綺麗天成。

木蘭花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鐘1,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2。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3。

【註解】

1五更鐘,三月雨:皆是懷人之時。

2一寸:即寸心,區區之心。

3「天涯」二句:白居易詩《長恨歌》:「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賞析】

這是一首慨歎人生離愁苦、多情苦的詞作。詞中描寫一位女子對戀人的離別,充滿了無限的愛和思念。黃蓼翁《蓼園詞選》說:「『樓頭』二句,意致淒然,挈起多情苦來。末二句總見多情之苦耳,妙在意思忠厚,無怨恨口角。」

木蘭花

池塘水綠風微暖,記得玉真初見面1。重頭歌韻響琤琮2,入破舞腰紅亂旋3。

玉鉤闌下香階畔,醉後不知斜陽晚。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

【註解】

1玉真:仙人,此處指佳人。

2重頭:詞的前後兩闋聲調完全一樣的,稱為重頭。

3入破:唐宋大曲音樂階段的名稱。節拍轉急,舞蹈節奏也隨之加快。

【賞析】

這是一首感舊的詞作。上闋寫往昔生活的美好。詞中「重頭歌韻響琤琮,入破舞腰紅亂旋」兩句,將酣歌醉舞的場景描寫得十分生動形象。下闋寫眼下生活的寂寞,孤獨。末二句是作者對於「世本無常」的深深慨歎。

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1,山長水闊知何處?

【註解】

1彩箋:指題詩的詩箋。尺素:書簡書信,用尺餘長的白絹寫的信。

【賞析】

這是一首負有盛名的傷離懷遠之作。上闋取境較狹,風格偏於柔婉;下闋境界開闊,風格近於悲壯。但上闋於深婉中見含蓄,下闋於廣遠中有蘊涵。是婉約詞派的名作。

蝶戀花

六曲闌干偎碧樹1,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2。誰把鈿箏移玉柱3,穿簾海燕雙飛去。

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img97

【註解】

1偎:依靠。

2黃金縷:指嫩黃色的柳條。

3鈿箏:以螺鈿裝飾的箏。玉柱:指弦柱。

【賞析】

這首詞以情繪景,表現主人公惜花傷春的愁緒,末二句則暗寓懷人之意。此詞語言明麗,詞意蘊藉含蓄,意在言外。

踏莎行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台樹色陰陰見。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爐香靜逐游絲轉1。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註解】

1游絲:蜘蛛、青蟲之類的絲,飛揚空中,叫做游絲。

【賞析】

這是一首描繪暮春初夏景象、抒寫時序流逝引起輕愁的詞作。上闋寫詩人親歷郊原的暮春景色,下闋寫歸來院落之景。詞人繪景如畫,以景達情,色彩互相映襯,動靜中有靜,十分諧調。全篇意境渾融,格調和婉,頗見作者功力深厚。

踏莎行

碧海無波,瑤台有路1,思量便合雙飛去。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

綺席凝塵,香閨掩霧,紅箋小字憑誰附?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註解】

1瑤台:傳說中神仙居處,指陸上仙境。

【賞析】

這首詞寫離愁別恨,側重「輕別」。詞中從思婦內心的懊悔和近似癡迷的行動來表現深情,婉轉含蓄,盡顯晏殊詞的特點;而結筆蘊藉,神韻卓絕,韻味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