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大唐女法醫 > 第200章 龍顏大怒 >

第200章 龍顏大怒

滿朝文武對魏征的脾性都甚為瞭解,他肯定不會無中生有,而張亮為人有明察之能,抑豪強而恤貧弱,頗有政聲。

兩個清正之人杠上瞭……

右邊武將個個如神像一般,斂目凝神,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模樣,反正文臣掐得要死要活的,跟他們武將半點關系也沒有。

蕭頌身材比張亮和魏征魁梧許多,他斂目站在他們身後一步的距離,將自己的存在感降至最低,這是他身為文職的福利,平時做牛做馬,在殿上有什麼就得上司給扛著。

魏征橫眉冷對,“你敢說並無此事?!”他也不欲與張亮爭辯,轉向李世民道,“聖上,受害人傢都已尋到臣的府上去求臣做主。”

張亮萬般委屈的向劉世民躬身道,“聖上,眾所皆知京畿重案向來都是大理寺負責,刑部一般隻管徒、流這樣的案子,既然此案是發生在京畿之地,又是劫殺案,自然是大理寺負責,魏侍中彈劾臣瀆職治罪,臣不服!”

笑話,魏征怎麼可能連哪個部門辦的案子,都沒搞清楚就來彈劾!聽聞張亮如此一說,立刻從袖中取出一卷,雙手遞呈,“臣手上這份是案宗,此案最初是由刑部審理,後移交大理寺審,由於本案並未有人死亡,因此大理寺又將案件送返刑部。”

寺人飛快的取走魏征手上的卷宗,呈遞到李世民面前。

緊接著魏征又道,“臣認為,不僅刑部,大理寺亦有責任,而禦史臺監察不利,亦是瀆職。”

這下更不得瞭,三司都扯瞭進去。李世民周身的氣場的都沉瞭幾分,伸手取過卷宗,打開粗略的看瞭一遍。

這一起案件死瞭一個賤藉的侍婢,重傷一人,失蹤四人,至今沒有確定兇手,隻是懷疑是遭匪徒洗劫,正在緝捕中。說起來這個案子並不算太重大,隻是普通的案件而已,但刑部和大理寺把案件互相推來推去,而禦史臺居然也視而不見,這就很值得探究瞭。

李世民將卷宗丟在幾上,沉聲道,“刑部、大理寺、禦史臺三司玩忽職守,互相推諉責任,罰半年月俸,以十日為限,著三司全力徹查此案,不得有誤。”

一直如老僧入定的大理寺卿和禦史大大連忙起身,到殿中去領罰。

見魏征還想再諫,李世民立刻道,“魏侍中,具體事宜等案破之後再議不遲。”

不管怎麼樣,案子被踢來踢去,遲遲無人處理,罪名都是跑不瞭的,至於細節,還要等他私下瞭解之後才能再做定奪。現在就把他們都給處置瞭,誰來查案?

魏征也知曉其中利害,應瞭聲是,退回席上。

這件事情的發生,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唐律》不夠明晰,各司之間不能清楚的劃分案件的歸屬,李世民心中記下瞭一筆,看來得重修定《唐律》瞭。

殿上靜默片刻,左側又有一人出列,“臣,侍禦史柳范彈劾安州都督吳王恪。”

當下,連武將那邊都微微有些騷動,心想這幫文臣今兒是怎麼瞭,一個個都像喝瞭雞血似的,一個更比一個生猛,這回連皇子都彈劾上瞭。

一直像是睡著的長孫無忌稍稍抬眼,卻隻是一瞬,又垂著眼睛。房玄齡更是從始至終連眼皮都不曾抬一抬。

李世民眉頭微微皺起,沉聲問道,“何事?”

“安州都督吳王恪數出畋獵,頗損居人。”柳范將寫好的奏文雙手呈上。

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奏彈他的兒子,就相當於在天下人面前掀他李氏傢醜一樣,李世民眼色一沉,頓時覺得顏面大失,威壓的氣場陡然間覆蓋全殿,道行稍微低一些的官員,不禁兩股戰戰。

李世民接過奏摺,仔細看瞭一遍,摺子上寫的是李恪多次出獵,對當地的居民頗有損害,將其詳細罪狀一一列瞭出來。

殿中落針可聞,半晌,李世民猛然將奏摺摔在幾上,隻聽“啪”的一聲響徹大殿,“長史權萬紀,侍我兒左右,不能匡正,其罪當死!”

權萬紀身為李恪府中的長史,理應對李恪的言行進行匡正,讓李恪德行有失,其罪該死!李世民說這話,多半也是給自己找回場子——我兒子犯瞭錯誤,不是他不好,都是他左右的人沒有對其勸諫。

柳范剛直的性子與魏征不相上下,當下反駁道,“房玄齡事陛下,猶不能止畋獵,豈得獨罪萬紀!”

他的意思是,房玄齡是天子侍臣,尚且還不能阻止您狩獵,怎麼能獨獨治權萬紀的罪!

被點名指姓的房玄齡依舊一副淡淡然的模樣,雷打不動。

李世民本想是找回場子,沒想到這下更丟臉,當下霍的起身,一抬腿狠狠將面前的幾踢翻,伴隨著轟的一聲,滔天的怒火剎那間席卷大殿,之後滿殿隻聽見一片碎瓷和滿幾奏本掉落的聲音。滿殿的奴婢被嚇得伏倒一片。

李世民冷哼一聲,甩袖而去。大步流星的走在前面,侍女一路小跑也跟不上,那珠簾被他撞的嘩啦啦作響。

大殿中一片沉默,寺人伏在地上半晌,才反應過來,緩瞭緩情緒,用尖細的聲音含道,“退朝!”

而後從長孫無忌等人開始依次退出大殿。

一群官員三三兩兩做一堆,一邊議論紛紛,一邊下殿前的階梯。今日早朝真可謂風雲變幻,震撼人心………

長孫無忌和房玄齡這些閣老級的人物,下瞭階梯,便不約而同的轉往紫宸殿。紫宸殿左右建有閣樓,是皇帝與重臣議事的地方,所以唐朝一般將位遷高官稱作“入閣”而這些人也被尊稱為閣老。

“魏侍中不愧是魏侍中,五月才寫瞭洋洋灑灑一篇勸誡諫太宗十思疏,今日又一舉得罪瞭三司……”

正聚在一起小聲議論的官員,看見三司的人滿頭烏雲、氣勢洶洶的從旁邊路過,忽然噤聲。

三司哪一個好惹的?刑部和大理寺暫且不說,若是被禦史臺的人抓住把柄參上一本,可不是鬧著玩的。

出瞭前殿,百官紛紛壓制住各自八卦的心,匆匆往自己的官署去。

蕭頌見到張亮,微微頜首行禮,兩人什麼話都沒有說,一並踏著雪,從小道走向刑部官署。

直到瞭一個四下無人的空曠處,張亮才開口道,“這次的事情辦的俊。”

“張尚書過獎。”蕭頌笑道。

張亮看瞭他一眼,也松瞭表情,拍瞭拍他的肩,笑道,“你與宋國公的性子還真是南轅北轍。”

蕭瑀處事嚴厲刻板,剛直不阿,上朝言事言詞簡括直率,屢次逆忤聖意。而蕭頌則恰好相反。

對此,蕭頌隻是笑而不語。

這個案件,刑部早就接手瞭,經手的人正是蕭頌。然而隨著一步步深入下去,蕭頌發現這個案子牽連甚廣,便索性將案子踢到大理寺,又“不慎”對禦史臺那邊透露瞭其中的利害關系。別看禦史臺那些人成日參這個一本參那個一本,真正涉及到厲害關系,也有放水的時候。就這樣,兩司之間推來推去,但案子不能懸著,若是找不到失蹤之人,受害人傢屬早晚會再次上告,蕭頌就索性略施小計,逼的旁人將事情鬧到魏征那裡去。

這事情由魏征捅出來最好不過,正好趁機多拉一些人下水,到時候案件告破,有人要報復的時候,也不會刑部一傢扛著。

整件事情由蕭頌一手策刻實施,而張亮適時的在殿上把大理寺和禦史臺拖下水。

過瞭午時,天空中又開始飄起雪來。

冉府中,正在幫冉雲生收拾行李,他們已經決定讓他去蕭頌府中借住兩日。早上送的信,剛剛過午,劉青松便過來接人瞭。

“阿嚏!”劉青松用帕子掩著口鼻,一副霜打過的茄子般,蔫巴巴的坐在廳中。

冉平裕擔憂的道,“真是勞煩劉醫生,身體抱恙還親自前來接我兒,劉醫生沒有大礙吧?”

冉雲生自然是找的見蕭頌的府邸,但貿貿然自行帶瞭行禮上門,總有些尷尬,所以劉青松便親自過來接人。

“昨兒晚上受瞭點風寒……雖然這麼說有點失禮……”劉青松抽著鼻涕道,“在下乃是坊間人稱藥聖劉神醫,區區風寒,不在話下。”

果然夠失禮!冉平裕在他這副模樣上可找不到一點符合此話的霸氣,卻還是拱手附和道,“某見識淺薄,還請劉醫生見諒。”

劉青松懶懶的擺手示意無礙,又轉而道,“還有一句話,雖然有點失禮……”

冉平裕眼皮一跳,看著他隨意懶散的模樣,心想,您不曾有禮過啊,“劉醫生不必客氣,請講。”

“十郎一個人去蕭府會不會孤單瞭點,聽說您傢裡頭還有三位娘子,不如一同去避避吧?”劉青松故作正經的道。

冉平裕雙拳緊握,強忍著拿鞋底扔他的沖動,肅然道,“女兒傢多有不便,劉醫生說笑瞭。”

劉青松大方的笑道,“無妨無妨。”

他的意思是,即便拒絕瞭他的好意,他也會大度的一笑置之。

冉平裕自然也是理解瞭的,再好的忍耐力,也稍微有一些繃不住,面上笑容僵硬起來。

“阿耶,都收拾好瞭。”冉雲生進門,打斷瞭片刻的冷場。

隨之,冉顏、冉美玉和冉韻也都到瞭,雖同在長安城,但也要相別數日。

冉美玉雖然羨慕冉雲生能去蕭頌的府邸,卻也知道矜持為何物,自然不敢放肆,隻與冉顏她們一樣,說瞭幾句告別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