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恭喜你,學會了和生活開玩笑 > 「水至清則無魚呀」 >

「水至清則無魚呀」

1995年我決定搞電視劇的時候,恰巧北京電視台製片主任李貴義離開北京電視台。他有一個朋友搞了一個影視公司要劇本。我手裡正好有一個劇本,好幾年沒用。也不能說沒用,我一共寫了20集,中央電視台電視劇製作中心只拍了八集就扔下了,這一扔就是五年。

中央台拍了八集怎麼又扔下了呢?這得從頭說起。那年,北京台搞了幾個戲,像什麼《渴望》《編輯部的故事》等,在北京乃至全國收視率都挺高,在觀眾中影響很大。中央電視台電視劇製作中心也想搞一部通俗的輕喜劇。當時電視劇製作中心張天明通過李保元認識了我。張老師是老一輩電影作家,曾創作過膾炙人口的電影《創業》。我當時給他講了八個小故事,張天明一聽感覺不錯,當天就決定讓我和李保元老師給電視劇製作中心寫一個系列電視劇。這件事就這麼定了下來。李保元老師也非常客氣,他對我說:「這個戲是你的特長,主要靠你寫了。」我說:「沒問題。」接了任務後,我和李保元老師很快就完成20集,起名叫《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劇本發到電視劇中心的有關導演、製片人手中,並組織大家開座談會。與會者有二三十人,在會上許多人不看好這個劇本,當著我的面很不客氣地提了許多意見,主要意見是太俗,基本是否定的。還有一位沒來的導演,留了一個條子,上面寫著:看了,基本不喜歡!眼看意見一邊倒,坐在主持地位的張天明老師,請導演王君正發表意見。王君正是北影導演,曾導演過《苗苗》《大偵探》等影片,是在國際上得過獎的著名導演。她也曾拍過我寫的《鏡頭伸向大雜院》,此片在觀眾中有很好的口碑。她熟悉也喜歡我的作品,她的發言與眾不同,她說她看了劇本覺得不錯,縱觀現在有的電視劇,雅不雅俗不俗的,她說我的劇本好就好在俗下來了。她又說:「你們說他東西俗,這沒有錯。俗得能讓老百姓看下去,這不好嗎?」王君正充分肯定了我寫的這部《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她的發言使會議的氣氛有些緩和。張天明做了最後的發言,他說了一句語重心長的話:「水至清則無魚呀,我也覺得這個劇還是挺好的。」領導一發話,會議的話語改變了,逐漸朝著肯定的方向走了,很多同志轉變了以前的看法。會後這個戲就立項了。

很快建立了劇組,但問題出現了。一天,有個跟我不錯的朋友來電話,說我這個戲恐怕要出問題。我問為什麼,他告訴我,導演要把我的相聲東西都給刪掉。我一聽就知道不好。我的戲有相聲因素,這是必然的,我的戲很多精彩的地方就是我的幽默語言。如果這些被認為是相聲的成分去掉,那就不是我的劇本了。所以我一聽心就涼了,知道出了麻煩,我看了樣片極不滿意,並找到張天明老師,跟他說千萬別播啊。從張天明的眼神裡我看到張天明與我有同感,但是,作為一個電視劇中心的領導,花了錢拍了劇,不播也沒法交代。他說:「我們拍了就要播,不過我估計播了以後也不會有多大影響。你還可以再找一家賣,可以重拍。」果然,我的這部電視劇,春節期間在央視播放了八集,一點影響都沒有。糊里糊塗地就結束了。

這次李貴義找我要劇本,正好把這部戲給了他。投資方是個懂戲的,看了以後讓我改成30集,並與北京台電視劇製作中心合作。北京台製作中心的負責人看了以後,給予充分肯定,他們說這個作品不錯,將來可以和這個作者長期合作。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開拍。導演是拍《嘿!哥們兒》《高朋滿座》的著名導演王鳳奎。後來因為一些其他原因,王導只拍了10集,之後又請導演陳燕民接拍後20集。陳燕民是北京台製作中心著名導演,他曾經拍過《人蟲》等電視劇。

也許都認為我是寫相聲的,台裡並沒有看好這個劇,當時與我的戲同時播放的是另一部喜劇,演員也是被大家看好的喜劇明星。沒想到的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一經播放,連著四個星期收視率第一,台裡面很驚訝。我的戲火了,我在寫電視劇上就有話語權了,隨之有好多人來找我寫戲,從此奠定了我寫電視劇的基礎,開始不間斷地搞上了電視劇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