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世說人語 > 范煙橋 >

范煙橋

范煙橋,名鏞,江蘇吳江同裡人。讀書吳中草橋中學,為胡石予弟子。後入南京東南大學,體健碩,人以南人北相稱之。當其十三四歲時,居故鄉同裡,即耽好文史,從金鶴望游。喜發表文章,便和同鄉張聖瑜發起油印新聞紙,初名《元旦》,繼改《惜陰》,又擴充為《同言》,經二三載,地方人士竟視為輿論所托,且改用鉛字排印,為吳江報紙之首創。此後以文會友,結同南社,把鄉先賢袁東籬的故居復齋作為社址,發行《同南社社刊》十集,社友達三百餘人。又從事地方教育,任勸學員,被舉為縣教育會會長。他二十九歲,隨父葵忱孝廉移家吳中,購屋於溫家岸,是屋具有園林之勝,老樹參天,濃蔭長蔽,有池塘,一泓清水,奇旱弗涸。因父字葵忱,取葵心向日之意,名其居為向廬,又以牆西為顧阿瑛雅園遺址,又榜其東偏小室為鄰雅小築,舊栽山茶,尚著花繁榮,他有「一角雅園風物舊,海紅花發艷於庭」之句。他昆仲甚多,如佩萸、菊高、劍威,均治文藝,系千卻擅畫,繪有向廬十勝畫冊。他潛心著述,有《中國小說史》《鴟夷室雜綴》《吳江縣鄉土志》等,日記數十年不輟。又和趙眠雲等結星社,辦《星報》,編《珊瑚雜誌》,又主講東吳大學。東吳圖書館所藏古今筆記特多,他發宏願,於一年中遍讀一過。抗戰軍興,他避居滬上,仍以教書寫作為生。一度為某報撰筆記,專談吳中食品,名其篇為《蘇味道》,借用唐鳳閣舍人的姓名,頗具巧思。他又寫了一篇《離鸞記》,以小說家言,敘述一個被遺棄的婦女,楚楚可憐,沒人加以援助,由於描寫逼真,似乎此中有人,呼之欲出,發表在《申報》上,忽有一讀者,自金陵來書,托報社轉達作者范煙橋,問書中棄婦的姓氏裡居,願為之耦。煙橋告以純出虛構,才罷。他和同社曹蘧廬(紉秋)女士唱和,月必數次。曹習《靈飛經》,妙得神髓,他把所貽書札詩詞,裱裝成四巨帙,後來他刊印短篇筆記《茶煙歇》,便請蘧廬書寫封面。他又和同社徐稚稚很相契合,往來信函,俱填成《離亭燕》小令,一月間成二十餘闋。他撰小說,從不為旖旎言情之作,有強之者,他婉謝說:「言情之樂者近乎蕩,言情之哀者近乎傷,都足影響青年的進步思想和革命意志。」他嗜洞庭碧螺春茶,酒興又甚豪。書法得其舅父錢雲翬的指導,工於行草。能繪折枝墨梅。解放後,為江蘇省政協代表,先後供職蘇州文化局及博物館。四凶橫行,遭受迫害。一九六七年丁未二月二十一日卒,七十四歲。生於一八九四年,歲值甲午,因與鄭午昌、汪亞塵、吳湖帆、梅蘭芳、周信芳等結甲午同庚會。四凶被斥,吳中文化界曾為昭雪平反,舉行追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