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世說人語 > 郁華 >

郁華

郁華,原名慶雲,別署曼陀,浙江蕭山人。是作家郁達夫之兄。一八八四年生,一九三九年卒。父親是私塾教師,早死,母親以針黹為生,領著郁華和他的兩個弟弟養吾、達夫過著艱苦的生活。郁華讀書很聰穎,成績很好,考取了官費留學日本,先後肄業早稻田大學和法政大學,後來官費停發,他就寫稿投寄報刊,用稿酬來繳學費,才得勉強畢業。回國後,供職司法界。一九一三年,又被派到日本考察司法,那時他的二弟養吾正在學醫。他就把三弟達夫帶往日本留學。達夫天才橫溢,成為五四以來的名作家,不能不歸功於他的栽培。郁華歷任朝陽大學、東吳大學法科教授,撰有《刑法總則》及《判例》,作教材。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他任瀋陽最高法院東北分院刑庭庭長,瀋陽淪陷,日方擬委以要職,他潛逃皇姑屯,輾轉回北平。一九三二年到上海,擔任江蘇高二分院刑庭庭長。該院設在英租界海寧路相近,俗呼新衙門。公暇常赴相距不遠的吉祥寺,訪若瓢和尚,藉以疏散,謂「煮茗談禪,人生一樂」。若瓢善畫蘭竹,他擅畫山水,興至,相互調丹潑墨,作一二小幅,都是很瀟灑的。一九三三年,廖承志在滬被捕,南京軍法處要求引渡,郁華不同意交給特務機構非法處理。當時何香凝老人嚴辭責問南京政府,並多方設法營救,宋慶齡也委託民主人士唐鳴時律師向郁華說明承志的被誣,承志才賴郁華之力,開釋出獄,香凝老人繪了一幅春蘭秋菊圖,贈給郁華作為紀念。一九三七年「八一三」事變以後,他仍留滬,堅持司法崗位,那時敵偽奸徒,作惡多端,這些罪犯在他審判之下,莫不嚴加懲處。敵偽方面恨之刺骨,一再給他恐嚇信,謂:「如不參加我們的組織,難保你的生命。」可是他置諸不理。結果於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清晨,他在赴法院途中,被奸徒狙擊,連中三彈殞命。這件政治暗殺案,《中美日報》記載很詳。各地報紙,也紛紛揭載,表示憤慨。次年春,上海律師工會、市商會及各界人士,在湖社舉行盛大的追悼會,這時他的三弟達夫在新加坡寫來一副輓聯:「天壤薄王郎,節見窮時,各有清名揚海內。乾坤扶正氣,神傷雨夜,好憑血債索江東。」富陽地方人士為他在鸛山築著血衣塚,郭沫若在碑上寫道:「先生持法平而守己剛正……愛國青年之得其庇護以存活者甚眾。」對他的評價,是非常適當的。郁華不僅邃於法律,擅畫山水,又喜作詩,他在日本時,參加思古詩社,和唐企林、侯疑始、楊楚孫、劉揆一、黃子彥、盛倚南,及日本漢詩學家森槐南等唱和為樂,社課刊為單本。他有《靜遠堂詩畫集》,柳亞子為作序言,有云:「三十年前,余與同人結南社,以文章氣節為當世倡,一時不乏斷頭瀝血之雄……顧自嵎夷構難,中原板蕩,反顏事仇,頗多敗類。而富陽郁君曼陀獨能守正弗撓,壯烈以死,謂非吾社之光榮哉!」他的女兒郁風,曾主持《救亡日報》筆政,善攝影,又擅長水彩畫和油畫,間作國畫,任美術館展覽部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和黃苗子為伉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