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世說人語 > 黃晦聞 >

黃晦聞

黃晦聞,名節,廣東順德人,南社詩人之傑出者。生於一八七三年,師事簡朝梁,應順天鄉試,被抑於主試陸潤庠,即廢舉子業。主《國粹學報》筆政,又編《政藝通報》,先後執教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廣州高等學堂。和劉申叔友善,袁氏當國,那熱中干祿之流,組織籌安會,上勸進表,劉申叔亦會中人,晦聞致書反對,有云:「革命之初,諸將解兵,陳書勸遜,清之臣庶,豈盡忘君,蓋為改建民主,非讓人以君位,是以不嫌而不仇,故根本解決,定於當日。今若復倡君主,則對於舊君,為有慚德;對於民國,為負初志,斯議一出,動搖國本,召致禍敗,心所謂危,願因足下以告諸君,深察得失,速為罷止。」但彼輩利令智昏,忠言逆耳,他為之長歎。後和蘇曼殊、蔡哲夫,為詩酒之交,生平絕不與遺老唱和。他詩學陳後山,刻一印為「後山以後」四字,頗有自負之意。二次革命失敗,他有感於時,請徐星洲刻「如此江山」印,為人作書,經常鈐用。他嘗謂:「諸葛武侯苟全性命於亂世,『苟全』二字,便有無限功夫。性命者,又不獨生命之謂也。」一度因劉栽甫推薦,由京返粵,任教育廳廳長,晦聞素無政治頭腦,日與幕僚談詩唱和,廣州報界稱之為「詩人廳長」。後獲得陳白沙硯,更有興揮毫。嗜食三魚(廣東人稱鰣魚為三魚),視為無上珍品。晚年著《詩旨纂辭》一書,贈給門人吳宓,在書面上寫:「搜篋僅存此冊,欲續成全編,恐年力不繼矣,後有續余此編者,余所至望也。」他卒於一九三五年(民國二十四年)一月二十四日,六十二歲。臨死前,猶為富藏焚燬書的孫名棪寫「壁書樓」三字榜額,為最後絕筆。葬廣州御書閣畔,墓誌銘為章炳麟手筆,余紹宋書丹、張爾田篆蓋。藏書以《詩經》《楚辭》《文選》這三類書為多,這是他生前所專治者。他又發願擬作《故宮賦》,期以三年,謂:「此文有關一代典章文物,不可無人述作。」奈亦未竟其功。他的《兼葭樓詩》,出版時他已作古,未及目睹初樣本。子大星、大辰。晦聞喜藏硯,既逝世,遺硯廿六方,由其如夫人送至馬敘倫處,托代覓受主,蕉葉白一方,背有晦聞自作銘語:「不方不完,亦毀亦完,如吾硯然,晦聞自道矣。」湯爾和購去。又明代李雲谷硯,有陳白沙銘,屈翁山跋,本敘倫物,贈給晦聞有年,敘倫出價購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