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世說人語 > 女小說家張愛玲 >

女小說家張愛玲

那消沉多年的女作家張愛玲,現在又復喧騰人口。有寫她家世的,有評她小說的,有把她的作品列了著述表的,一致稱她為四十年代傑出的女小說家。若干年來她遠寓新大陸,和我國文壇較少聯繫,但她仍沒有拋棄寫作生涯,撰了一部《紅樓夢魘》,原來她是個紅樓迷。她還用英文譯了《海上花列傳》,頗得彼邦人士的喜愛。

張愛玲是名宦張佩綸的孫女,河北豐潤縣人,曾在香港讀大學。一九四三年,她從香港來到上海,認識了一位園藝家黃岳淵。這時喜栽花木的周瘦鵑,常到黃氏園遊憩,遇到了張愛玲。經岳淵介紹,知道她寫了一部小說《沉香屑》。那小說很特殊,不標第一回、第二回,也不標第一章、第二章,卻標著第一爐香,第二爐香,且筆墨輕清流利,逗人喜愛。瘦鵑和她相商,願不願意給他刊登在《紫羅蘭》雜誌上,她當然很高興她的處女作能在刊物上發表,即請瘦鵑到她寓所,款以茶點,談的很融洽。《沉香屑》一經刊載,大受讀者歡迎。當時平襟亞主辦《萬象》雜誌,也約她寫稿,她寫了一個長篇,按期登載。後來為了稿酬問題,各有異議,愛玲輟筆,不了而了,致長篇小說有神龍見首不見尾之憾,襟亞因此很不以愛玲為然。有一次,某刊物編輯組織十人寫集錦小說,篇名《紅葉》,襟亞和我都是被約的撰述者。襟亞不忘宿怨,竟借題發揮。在集錦小說中,描述一對少年夫婦,打算赴友人宴會,一看手錶,時候尚早,便在家園中看著新栽和舊植的花樹,那女的忽發奇想,問老園丁:「這裡有沒有狐仙?」老園丁回答說:「這裡是沒有的,而某家園中,每逢月夜,時常出現一妖狐,對月兒焚香拜禱,香焚了一爐,又焚一爐,一爐一爐地焚著,直到最後,竟修煉成功,幻為嬋娟美女,出來迷人。」無非借此小情節以諷愛玲,襟亞寫到這兒,點了我名續寫下去。我接著寫一對少年夫婦,以所約時間差不多,即駕自備汽車應約而去,把這妖狐云云,一筆撇開。這篇作品,不知道愛玲本人看到與否。

愛玲自稱:「生來是個寫小說的人。」所以她寫的小說很多,如《赤地之戀》《秧歌》《怨女》《半生緣》《鴻鸞禧》《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金鎖記》《十八春》等。傅雷生前,對她的作品,寫了一篇《論張愛玲的小說》,評價很高。那編撰《小說辭語彙釋》的陸澹安,也力讚她的《十八春》,情節與寫作技巧,都有獨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