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鞦韆的私語(散文卷) > 西沙風情 >

西沙風情

——一個海洋考察隊員的報告曾慶松

傍晚,我們從海南島的潭門港,乘坐漁輪向南海進發。漁輪啟航以後,一位年老的漁民伯伯便有聲有色地給我講起西沙群島的奇景趣聞來。那各種各樣的游魚,笨重而又有趣的海龜,五彩繽紛的貝殼、珊瑚,成群的飛鳥,就像童話裡的情景一般,吸引了我。

第二天早晨,我們在平靜的海面上前進,忽然有人指著東北角的海面說:「你看,你看!那不是飛魚起飛嗎?」我們順著指向望去,只見飛魚紛紛躍出水面,挺著苗條的身軀,好像輕盈的銀燕,飛落在遠遠的波濤中;碧波萬頃的海面上,有如萬朵銀花迸發,此起彼落,瑰麗異常。原來飛魚只有在受敵人追擊或吃飽興奮的時候,才躍出水面飛翔的。飛魚為什麼會飛呢?漁民伯伯給我解釋說,飛魚的飛翔和鳥兒不同,它靠尾鰭迅速擺動所產生的分力使身體躍出水面,然後靠著身體兩側的胸鰭在空中滑翔。有的飛魚一口氣飛了四五百米以後,還扭動著尾巴作急劇的大轉彎,探頭窺望追擊它的敵人,然後才慢悠悠地鑽入水中呢!

漁輪在破浪前進,不時有些飛魚突然飛落在甲板上,蹦蹦跳跳。

到達西沙群島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晚上了。

一下船,漁民伯伯就帶我去捕捉大海龜。我們背著網踏著月光,在軟綿綿的沙灘上走著。來到海邊的礁石溝裡,我們便忙著裝起網來,裝好網,我們又向瞭望海龜的哨所走去。

走了幾步,只見瞭望哨上一個人向我們連連擺手,我們站住了,他又用手勢叫我們蹲下。我們剛蹲下,就見一隻海龜偷偷地爬上沙灘。好大一隻海龜,總有四五百斤重哩!它把頸伸得長長的,向四方窺望,然後選了個潮水漲不到的沙窩,「沙沙」地挖洞產卵。產卵以後,它用後掌推沙把產下的卵埋住,並在周圍挖了幾個假洞,布下疑陣,然後大搖大擺地走了。

「跑啦!」我不禁叫了起來。

漁民伯伯搖搖手,小聲地對我說:「跑不了,下面張著網等它呢!你看又有幾隻上岸了!」

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又有三隻海龜在挖洞啦!是呵!如果捕了前一隻,不是驚跑了後三隻嗎?

忽然,只聽得大喝一聲,幾個人跑上前去,兩個一夥地把海龜翻得四腳朝天。我心裡樂開啦!忙趕上去抽出繩子要把它縛住,漁民伯伯笑著說:「不用啦,你看它那又大又扁的身子,只要把它翻過來,它自己就永遠不會翻過去,明天早晨,把它一隻一隻拖回家去就是了。」

我們又去挖龜卵,挖呀挖的,龜卵挖出來了。看!一窩就是一百多個,一個個白白的龜卵就跟乒乓球一樣大,好玩極了。原來龜卵是借太陽熱力孵化的,約過六七十天,當孵出幼龜的時候,雌海龜又回到原來產卵的地方,攜帶小龜回到海洋中去。

回去的時候,我們又把那只落網的海龜捉起來。忽然,海邊一陣嘶叫聲,幾個漁民正划艇追趕著一隻大海龜,當把它趕得筋疲力盡的時候,便有人跳下海去用撓鉤鉤住它的兩腋拉上岸來。

「海龜怎麼不潛下海底逃走呢!」我問漁民伯伯。

「海龜沒有鰓,它不能久居海底。」漁民伯伯又說,海龜一般可活到三百歲以上,有的甚至能活到一千歲!最有趣的是,有的海龜絕食三年也不會死,它的忍饑忍渴能力,可真是驚人啊!

海龜的用途很大。龜卵和肉鮮美可食,甲殼可製作藥和裝飾品,骨燒成灰後可做肥料。

捕捉海龜歸來以後,東方漸漸呈現魚肚白色。不多久,太陽露出水面,天、水交接處迸射出萬道金光。一個多麼美妙的海島之晨呵!

島上的鰹鳥「嘎嘎」地叫著起飛了。數以千萬計的綠嘴紅爪的鰹鳥,披霜羽插玉翅,冉冉騰空。有的回頭喚親呼友,有的比翼聯翩,繞樹飛翔。當鳥兒遠飛之後,我望著這翠綠的叢林,才恍然大悟:昨天在船上遙望海島,以為是繁花壓滿樹梢,原來卻是千萬隻白色的海鳥。島上不知名的鳥兒也多,如果要撿鳥蛋,不出半天就可以撿一小舢板。

島上鰹鳥最多。它體重約有斤余,趾間有蹼,善飛能游。天氣晴朗時,鰹鳥群飛到五六十里遠的海面上,翱翔尋食。鰹鳥群是漁民的好嚮導;哪裡有鰹鳥群出現,哪裡就有魚群。如果遇到海上風暴,鰹鳥又能引導迷失方向的漁船順利歸航。所以漁民們都很喜愛它,親切地稱它為「導航鳥」。

每當夕陽西沉,鰹鳥群覓食歸來時,每隻鰹鳥的喉嚨裡都藏有一些魚食,公鳥是帶給孵蛋的母鳥吃的,母鳥是帶給小鳥吃的。但也正是這個時候,常有一群鳥在高空中等候,發現鰹鳥歸來,它們就迎頭飛去,嘴啄翼打,逼得鰹鳥吐出魚食,它們又敏捷地在空中把魚食接住。這種鳥體重約四五斤,翅膀展開來足有一米長,性情卻又兇惡,專門攔路劫食。漁民都叫它「強盜鳥」。

這天黃昏,我們又見到「強盜鳥」劫食,這時候,大家打起面盆、鐵桶,大聲地吆喝著,已歸林的鰹鳥也聞聲趕來助戰。一瞬間,羽翼紛飛,鳴聲四播。「強盜鳥」被驚走了。鰹鳥解圍後,繞樹翱翔數周,然後輕悠悠地飄落樹梢,頓時,綠樹都成了一片白色。

漁民伯伯告訴我,「強盜鳥」趾間沒蹼,不能在水裡游泳捕魚。每當小鳥學飛時,母鳥就銜著樹枝從半空丟下來,要小鳥飛下去接住。要是接不著,母鳥便要啄小鳥,罰它再練,直到接住為止。看,「強盜鳥」的本領也是從小練出來的呵!

西沙群島是由珊瑚礁構成的一群低矮的群島,有永興、金銀、珊瑚、石島、東島等二十八個島嶼。其中最大的永興島步行一個小時就能繞島一周,最高的石島只高出水面十五米。各島形狀奇特,或呈環形,或呈橢圓形。在島上的幾天時間,我們常常划舟漫遊,盡情地欣賞那奇形怪狀的珊瑚巖,和那波瀾壯闊的海潮。我們曾到被稱為「海上公園」的小石島去,那裡的景色更加奇麗:海浪拍擊著礁石,濺起浪花,遠遠望去,小島宛如千萬朵玉蘭花編織成的花冠。在陡峭的岩石間隙裡,還可以找到名貴的金絲燕的燕窩。可是,最吸引我的還是那迷人的水晶宮。

一天早晨,我們準備好潛望鏡、漁叉和潛水設備後,便邀請兩位青年漁民帶我們去游水晶宮。小帆船徐徐向前,我們藉著潛望鏡透過晶瑩清澈的海水,往海底下一望,美妙極啦!只見連綿不絕的珊瑚群像一座座玲瓏剔透、姿態萬端的海底假山,附生在珊瑚群上的麒麟菜又像海底的原始森林,海藻、苔蘚卻像海底的綠絨地毯,海底下還有許多名貴的海參和千萬顆閃爍著銀光的貝殼,一群群不知名的魚兒自由自在地穿來穿去。

我們潛到海底去採珊瑚。珊瑚美麗極了,有紅色的、白色的、藍色的、紫色和綠色的。它們伸出彩色的觸角,像一朵朵盛開的花朵,有的貌若雪松,有的像團團的繡球,有的似凌霜的菊花。形形色色,五彩繽紛,竟使人眼花繚亂,無從下手。

我們採了些珊瑚,又回船戴上潛水鏡,取了漁叉潛到海底去刺魚。我看到一群群斑斕的熱帶魚,悠然地搖晃著尾巴,游來游去,有的竟直向我撲來。我舉起漁叉刺了又刺,可是漁叉卻不聽使喚,竟刺到珊瑚礁裡去了。

費了好大的勁,我才把漁叉拔出來,又繼續向前游去。只見一位青年漁民正追捕一條兩三尺長的大鰻魚,他向我招手,要我過去。我游到他身邊,他又跟我要漁叉,原來他怕一支叉對付不了這條大傢伙。我把漁叉遞給他,他接過去向鰻魚游去。不一會,只見他腰一扭,一叉便刺中了魚的胸膛,接著又是一叉。魚兒翻滾了幾下,便帶叉逃走了。這時,另一位青年漁民也從一邊游來,他迅速補上一叉,結果了它的性命。不多久,他們就刺到百來斤魚。我雖然刺不到魚,卻也撿到不少海參、海貝。有一種叫「硨磲」的海貝大得我抱也抱不起來,據說這就是世界上的「貝類之王」哩!

我們載著滿滿一船的珊瑚、魚、蝦、海參、海貝揚帆歸來。這時已近黃昏,海鳥追著落霞飛去,夕陽墜入海中,把海水染得通紅。啊,美麗的西沙群島呵,你是多麼迷人,多麼富饒啊!

圖 林曦明

(原載1963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