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鞦韆的私語(散文卷) > 母親的巴掌 >

母親的巴掌

鄧一光

小時候挨過母親的打,不止一次,時間長了,也記不起都是為了什麼,總之是惹了母親不高興,母親恨鐵不成鋼,拿打來作懲罰,讓我記下教訓。長大以後曾就這個事問過母親。母親承認打過我,究竟為什麼,她也說不清,問多了,她就不安,懷疑著說,真是的,小時候你最老實,也不頑皮,也不惹事,幾個孩子當中,就你養著最省心,怎麼就會挨打呢?怎麼就會打你呢?

母親那麼檢討自己,讓我有了快樂。我覺得小時候我的挨打是一樁冤案,如今洗清了,我是沒錯的,錯在母親。

說起來,孩子挨大人的打,算不上什麼稀奇事。小時候我家住在一個大院裡,大院裡住著很多人家,那時的家像大樹,孩子像風中的樹葉,哪一棵都能隨便吹落下好幾片來,那樣的樹葉多得數都數不清,自然沒有如今的樹葉這麼金貴,不挨打的孩子少。其實靜下心來想一想,孩子是大人十月懷胎生下的,大人把孩子生下來,再把孩子養大,養大以後還得操心他們吃飯別噎著,讀書別留級,娶妻嫁郎別找錯了人,窩囊一輩子,甚至還得操心孩子再生下來的孩子。大人是拿了自己的心血骨肉,拿了自己一世的辛苦來盼望自己孩子的。大人動家規給孩子兩巴掌的事,難得免去。這世上從小到大沒有挨過打而又長成了的孩子,即使有,恐怕也是沒有多少,相反,挨過打後又出息了的孩子不在少數,所以才有黃金棍下出孝子的說法。

近日裡讀《詩經》,讀到這樣一段句子:「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遙望母兮。」意思是登上長有草木的山坡,看父親回沒回來,登上沒有草木的山坡,看母親回沒回來。這兩句話讓我呆呆地捧著書,很久沒有放下來。

為什麼是登上有草木的山坡看父親回沒回來?為什麼是登上沒有草木的山坡看母親回沒回來?是不是作者翹盼母親心切,老往山坡上爬,把草木都踩沒了呢?我不明白,但心裡有些隱隱痛著的感覺,且茫然。

有一個故事叫伯俞泣杖,說的是漢朝孝子伯俞和母親的事。伯俞少年喪父,由母親辛辛苦苦帶大,長大以後,伯俞十分敬侍母親,是遠近有名的大孝子。伯俞的母親對伯俞要求很嚴格,如果他做了什麼錯事,母親就會用棍子打他,要他知道這次做錯了事,吸取教訓,下次別再犯。有一次,伯俞做了錯事,母親又拿出棍子打了伯俞,伯俞失聲痛哭起來。母親很奇怪,問伯俞,過去打你,你從來不曾哭過,怎麼今天打你,你就這麼傷心?伯俞答道,過去母親打我,打得很痛,知道母親身體很健康,所以放心,自然不會哭。今天母親打我,打得不痛,知道母親沒有力氣了,所以傷心。

我只記著小時候母親打我了,到我自己有了兒子,還記得這件事,並且耿耿於懷,要拿這段往事反覆地問母親,討個清白。我怎麼就不去問問母親,我做了什麼樣的錯事,惹母親這麼傷心,非得舉了巴掌,來處罰十指連心的我?

母親現在老了,不會再打我了,也打不動我了,讓我失去了一個反省的機會。我倒是真想有這麼一個機會,母親還當我是小時候,我犯了錯,母親她紅了眼圈顫顫巍巍地舉了巴掌過來。如果母親舉了巴掌過來,我是一定不會躲避的,一定不會叫疼,不會埋怨母親,並記了仇要待秋後算賬。待母親打過,我會問母親,兒子整天在外面野,臉厚了,皮厚了,母親您打我,您的手可打疼了,您的心可打疼了?

(原載200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