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把時間浪費在好玩的事情上 > 第一章 時間管理 第二節 一個不能更簡單的「時間管理法」進階篇 >

第一章 時間管理 第二節 一個不能更簡單的「時間管理法」進階篇

基礎篇中我們提到,#清晨三件事# 時間管理法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很好地應用了四步法「早上想、寫下來、加進度、發出去」。不記得的同學可以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再看一遍。今天這篇來聊的是,如果你已經實踐了一段時間 #清晨三件事#,那麼還有哪些可以進階的點呢?

1. 寫三件事,但是心裡要關注的是三個結果。

在生涯裡面定義能力,是指「人的態度、技能、知識、心智的綜合,使其能夠完成某項職業任務的素質」。簡單來說,你的職業能力不取決於你的上班時間、工作強度、做了多少動作,關鍵是你產出多少有價值、可交換的結果。簡單來說「結果清單即工資單」。

職場小白眼高手低的最大原因之一,就是認為能力源於自我評價而非結果。所以簡單(自我評估的能力VS任務難度)的任務不好好做,高難度的任務等不到。但企業認為,第一關你都通不過,為什麼要給你第三關的密碼?你能交出第幾關的結果,就是第幾級能力。

瞭解這個原則極其重要,你必須要從關注過程到關注目標上來——比如你的三件事可以簡寫成「見XX」,但是你心裡一定要思考:「這次見面的目的是什麼?希望達到什麼結果?什麼情況和指標,就意味著我達到了?」這樣一來,一件「下午三點見人」的任務,就變成了:

「希望見到對方營銷的副總,第一是讓對方理解新精英是幹嗎的,我也理解對方的業務,第二是希望就交換流量達成一些共識,但是不需要具體推進日程。第三是希望讓對方理解雙方各自的優勢,讓下一次見面之前可以自己回去和團隊溝通。最後是希望私人上,列出這個人的1個優點1個興趣點,看能否交到一個朋友。」

然後你給自己提出指標:

「希望能夠用三句話簡述自己和對方的產品、優勢、商業模式。對於交換流量的事情可以在手機上打出3~4個意向,郵件確認下;簡單地說清楚雙方的優勢,以及準備會後團隊的郵件。找到一個雙方都可能感興趣的領域,一起約著玩兒。」

你的計劃思考到這個程度,基本上圍繞的工作就真的多了起來:你需要提前梳理自己公司,需要上網頁瞭解對方;需要恰當看看對方朋友圈或者微博;需要對於自己要講的話寫成書面文字……

這就是做事情最核心的能力,穿透力。

同樣一件事,你總比別人好了10%,連續五次,你就成了同行裡面最牛逼的人。《拆牆》和《可能》都是這樣,不是完美的,但是一定比同類型書籍好了10%。封面比別人搶眼10%,目錄比別人好10%,第一章比別人好了10%……這就成就了最後100萬冊的銷量。因為在網絡時代,其實早就不是「二八原則」,而是一九甚至一百原則——90%的資源集中在10%的事情中間。所以穿透力無比重要。

有了穿透力,做事簡直是精誠所至,無往不利。一般的小白只有看著你張口驚歎的份。這就叫作「基於結果出任務」,以終為始,或者我自己喜歡叫作:「精於心,簡於型。」

如果每天你能思考一下三個結果,堅持3個月,想做事情沒有穿透力都很難。而且這個能力不來自於天賦,而來自於心智。所以更爽的是,大家都覺得你很有天賦,而你知道其實是有方法修煉的——這種隱秘的快樂感實在是爽爆了。

旁邊有人吐槽說,會不會這樣太累了?每件事都這麼想,肯定誰都受不了,但是一天三件事情,絕對值得深思。做事情最好如釘釘子,釘一個是一個,實實在在。

2.別多,就三件。

基於前面的內容,你應該已經意識到,要做好一件事有多麼地難。所以你應該知道基本上一天做好三件事,工作量已經非常飽和了。所以一定要有思考,讓真正重要的事情浮出水面。這就是定力的修煉。

如果沒有三件也無所謂——一件最牛逼。

下面是一些小TIPS:

·按照重要程度排序,而非時間順序

·定期檢查是不是和個人戰略有關係(關於個人戰略,可以吧啦吧啦)

·如果沒有三件,那就寫兩件、一件

·最好不要超過三件,多於5件就無效了

·3分鐘之內能解決的事情,不要寫入清單,馬上解決

·日常收郵件、開晨會等日常工作不要寫入,但是要留出時間集中做

·上、下午的前半個小時是集中處理事情的好時間

·電話找人最好的時間是下班前半小時,大家都等著吃飯,沒空閒聊,容易直奔主題

·感情好直接約飯。按照情感建立的程度,晚飯>中飯>早飯。但是如果是熟人談事的效率則是早飯>中飯>晚飯。越不熟悉越往晚了約。你能約個新客戶消夜,事基本成了。

·異性不能再晚了,再晚出事了。我一朋友見客戶說一起消夜吧,然後又說一起電影吧,看完速七,去速8了

回到主題——正是因為你不知道做好一件事情有多難,每天保持最好狀態工作4小時有多難,你才會不知死活的給自己每天設計那麼多事。事都替你害羞。

所以,每天三件事,不用太多。修煉定力,保持聚焦。

3.回顧和復盤

我一直在用一個叫作clear的APP做任務清單,我會把自己生命之花的所有任務列進去。月目標、日目標,寫作、讀書目標等。所以我總能看到一個現象,就是有一些事情,永遠會「滲透」下去。

「滲透」這個概念來自於數學模型,就是一個東西通過傳播穿透一個系統的過程——比如要防止疾病擴散,要計算多少人打疫苗才不會讓疾病傳播開去。或者森林種樹的密度超過多少以後,大火會蔓延開來燒盡整個森林,這就需要計算滲透的概率。這段純屬理科生的毛病,看不懂請自己跳過。

比如說在我的清單裡面,有一個「改教材」的任務,這任務就好像子彈穿過紙張,像三體的水滴穿過地幔一樣,無情的一次次的從我每一個日計劃中滲透過去,一直滲透到今天的日計劃中。他每天站在我的清晨三件事清單上,早上看著神采飛揚的我,在晚上又鄙視地「切」一聲留給我一個背影,轉身潛入新一天的清單,留下一句「see you tomorrow」。

一個任務完不成,不是動力問題,就是資源問題。前面是不想做,後面是不能做。

動力問題是你有一部分想做,有一部分又不願意面對。比如一個聲音說「好了這次就這樣了」另一個聲音又說「你他媽的這也拿得出手教材要署你名字的好不好!」,沒有開始寫就已經內耗至死。這個應該在個人戰略裡面的「核心矛盾」部分解決。

資源問題則是另一種情況:一種資源匱乏是你需要更大更整體的錢、時間、思想或者空間;比如說許多任務需要大塊時間,而你在辦公室根本無法開始。比如說這件事需要好幾個人聊聊,但是你卻沒有找到;這是一種時間空間的資源,你需要動手籌集資源。

另一種資源匱乏就是你其實在這個階段根本獲得不了這種資源,最常見的會出現在那些邊走邊看的領域中;例如,其實大部分產品的名字和宣傳語都是產品成型之後才確定,你無法想一個完美的策劃案;再如,如果你無法確定一篇文章的題目,那麼不妨寫完以後再定——和孩子一樣,你實在想不到個好名字,那就先生出來看看氣質再說。白的叫古小白,黑的叫古小黑,心靈強大的叫古靈精。

(這篇文章就是躲過了大家以後在咖啡廳寫出來的,題目是寫完基礎版本以後命名的。)

思考結果讓你有穿透力,三件事讓你做事情有定力,復盤讓你真正理解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