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佛系:如何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 不是要拋棄煩惱,而是要「理解」煩惱 >

不是要拋棄煩惱,而是要「理解」煩惱

人們常說,人生總是擺脫不了煩惱,但是真正明白什麼是煩惱的人卻為數不多。

總感覺不滿意,總覺得維持現狀會出問題,之所以有類似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人們不明白煩惱的真正含義,所以面對問題時便無法解決。

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家庭生活中,當你面對後悔、憤怒、失望、沮喪和不安等情緒時,因為沒有掌握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考方法,所以各種不滿的情緒始終如影隨形。

佛陀的思考法,首先是從理解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煩惱開始的。

1產生煩惱。
2煩惱的產生都有相應的理由。
3任何煩惱都有解決對策。

只需要按照上述步驟梳理自己的煩惱,煩惱便可迎刃而解。這就是佛陀的理性思考法。

正視煩惱的存在,踏出自己的第一步

首先讓我們來回憶一下日常的心境:

·工作不如意,覺得自己的工作沒有價值。
·因為人際關係而苦惱。
·心中埋藏著一段無法忘卻的沉重往事。
·因無法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感到壓力。
·不知道今後的人生該如何走下去,總覺得不安。

除此以外,還有遭遇事故或災難、患上疾病、養育子女和家庭關係的困擾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

佛陀將我們在人生中體驗的這些煩惱稱作「八苦」:

1人生道路上,生活本身就是痛苦;
2步入老年;
3生病;
4死亡;
5遇見討厭的人;
6必須和相愛的人分離;
7所期望的事物無法得到;
8心靈不得自由。

      ——選自《佛陀最初的說法·大品》      

佛陀所說的「痛苦」,在古代梵語中被稱為「杜卡」(Dukkha),是由「困難、障礙」(杜:Du)和「無法滿足的空虛」(卡:Kha)所構成的詞語。這句話向我們傳達了「生存本身就是一件痛苦的事」這個理念。

「佛陀思考法」的特色在於,它讓人們從一開始就正視「人生中各種煩惱和問題都將如影隨形」的現實。我們必須承認日常生活中的不滿、痛苦和憂鬱等煩惱的存在,這種果斷和理性就是佛教的特徵。

有的人可能覺得接受現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其實並非如此。我們並不需要接受什麼,只要理解「存在」的事物確實「存在」這個事實即可。我們需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心中存在著煩惱和尚未解決的問題,同時要堅信一定能夠解決它們。解決方法就是下面所要講述的「佛陀思考法」。

或許有不少讀者一直生活在「難以描述的煩惱」之中,這正是因為他們沒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心中不滿的存在,所以每天都過得煩悶憂鬱。但如果能夠理解「不滿的存在」和「煩惱的存在」,那麼他們就會開始思考該如何解決問題,這其實就是一個小小的進步。

首先要理解「存在」的事物確實「存在」這個道理,然後才能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心中確實存在不滿和尚未解決的煩惱。解決問題的頭緒就從這裡開始整理。

工作和人際關係中的煩惱究竟是什麼?

當我們理解了「煩惱的存在」,接下來就該思考「煩惱的根源」是什麼。那麼,煩惱和痛苦的根源究竟是什麼呢?

在佛教世界中,人們常常認為痛苦的根源在於「執著」。所謂執著,就是擁有一顆「捨不得放手的心」。無論如何都不願意放棄,深陷於憤怒、後悔、慾望等痛苦的心理狀態中不能自拔。實際上,通過那些讓人放下執著的修行法(常見的有「坐禪」或「內觀冥想」),我們能夠找到更深層次的原因。

人們為什麼抱著煩惱和執著不肯放手呢?為什麼在日常生活中會有如此多的煩惱呢?產生這些煩惱的根源就是我們「心靈的反應」,這一點我們已經非常明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確實時刻都在做出各種「反應」:不斷思考;碰到不開心的事會覺得積鬱;對於事與願違的現實感到焦慮;介意他人的眼光;擔心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事……這些都是「心靈的反應」。那麼,這些「心靈的反應」會帶來什麼呢?

·無法抑制的負面情緒可能導致人際關係破裂;
·在重要的場合,因為過於緊張而無法發揮出應有的實力而導致失敗;
·沉溺於過往,總是深深地悔恨,反覆說「要是當時沒有那樣做就好了」;
·總覺得「自己是個沒什麼用的人」,因而陷入沮喪情緒……
·這些也全部都是「反應」,人們由此生出「執著之心」。所以說,產生煩惱的根源就是「心靈的反應」。

可能不少讀者會有同感:「說得沒錯,我的心中常常有各種『反應』,許多事情總是因此搞得一團糟。」生而為人,這是不可避免的現實。「反應」就是產生煩惱的根源,由此引發出各種人生問題和煩惱。因此我們平時必須注意一點,那就是「避免不必要的反應」。

2500年前的智慧能夠解決「眼前的問題」

人們面對煩惱的時候,總會採取一些「對策」。對於合不來的人和事與願違的現實盡最大努力去面對,做出反應,做出改變,想方設法地進行改善。

但人生中「只要採取對策,就一定能解決問題」的情況也不一定一直存在。不論你的地位多高,你有多少財產,你變得多麼強大,事與願違的事情總會伴隨你的左右。

2500年前佛陀曾說過:「人生總是與痛苦相伴。」這句話道出了一個永恆真理,即事與願違的現實只通過「對策」是無法超越的,因此我們需要全新的生活方式和更加合理的思考方法。合理的思考方法之一就是「避免不必要的反應」。

讀者可能想知道,那究竟該怎麼做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反應」呢?其實佛陀傳授過我們不少智慧,接下來筆者會一一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