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學會提問(原書第10版) > 一廂情願是批判性思維的最大勁敵 >

一廂情願是批判性思維的最大勁敵

2005年,斯蒂芬·科爾伯特曾提醒過我們「似是而非」這種危險的心理習慣。當一個人特別喜歡那些他希望是真的概念或事實,而對那些已經證明是真的概念或事實退避三舍時,他就已經鍾情於「似是而非」了。我們倒也希望世事都能遂人所願,這樣也就天下太平、一團和氣而又事半功倍了。但我們很多人根本不去想一想這樣一個昇平世界是否接近現實,他們乾脆自創一套看法來和這個虛幻的世界相吻合。我們希望什麼是真的,乾脆就直截了當地宣佈它是真的。我們希望產品的標籤簡單易懂並且名實相副,因此買東西毫不猶豫,相信裡面的產品毫釐不爽地印證了標籤上的文字。

這樣下去,事實就要順應和符合我們的看法,而不是將我們的看法去與事實相印證。我們可以肯定你一定能發現這裡存在的問題。因為我們認為一切事物其本質和表現出來的現象應該有所不同,而我們也相信它們實際上就是有所不同,一旦我們認識到自己有似是而非這樣的傾向,我們就要不斷問自己:「是不是因為我希望它是真的這事才是真的,還是有確鑿無疑的證據證明它是真的?」否則我們就要自取其辱,說出來的話就像哈利·波特在《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中所說的那樣:

哈利:肯定是馬爾福干的。

麥格教授:波特,這個指控可不輕啊。

斯內普教授:說的是。波特,你有什麼證據?

哈利:我就是知道。

斯內普:你……就是……知道?(語帶譏諷)波特,你的天才又要讓我大吃一驚了。

一廂情願的思維之所以常常揮之不去,是因為我們否認一切的思維方式常常出現。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和事實作鬥爭,在冷冰冰的事實之外盡力強化昇平世界的幻想。對我們共同面對或獨自面對的種種問題產生的焦躁和恐懼情緒構成了一道防護牆,屏蔽了我們生活在其中的真實的世界,讓我們看不見其本質。想一想你一生中多少次反覆聽到國家元首宣佈他們所發動的戰爭馬上就會結束,勝利指日可待。但是這樣的預測通常只是些空洞的許諾。我們不得不面對殘酷的現實,戰爭也許會一直不停地打下去,或者本國部隊取勝的前景並不明朗,想到這些真讓人痛苦不堪,所以我們的思維乾脆直接將它抹掉了。

有一種一廂情願的思考方式叫做奇跡式思考(magical thinking)。有些事當科學還不能提供較能令人接受的解釋時,人們多喜歡依賴奇跡作為因果解釋來理解這些事物,或者試圖用奇跡來掌控科學無法掌控的那些事物。我們來聽聽美國動畫《辛普森一家》中的頑童巴特是怎樣打擊奇跡式思維的:

馬格:好了,孩子們,把你們的信都交給我。我會把這些信寄到聖誕老人在北極的工作室去。

巴特:不要再胡說啦。這世上只有一個肥佬會不斷給我們帶禮物來,但他的名字才不叫聖誕老人呢。

這世上有許多事都無法控制,我們也知道與之抗衡的許多力量和困境都好像遠遠超出了我們的能力範圍。結果就是過去了一茬拔牙齒的仙女和復活節的兔子,又來了一茬新的神奇力量和影響,只要它們能帶來樂觀主義和安全感就行。當人們無力去理解或改變自己的境遇時,奇跡式思維就變得更為強大。在這種巨大需求的驅動下,任何相信人生有隨機或偶發因素的想法都被斥為令人沮喪而置之不理,代之以奇跡式的因果關係的承諾。

對抗奇跡式思維的方法就是積極主動地使用本書所教導的關鍵問題。批判性思維的種種障礙會一直不停地伴隨我們,不能忽視它們,但是憑借好奇心以及對批判性思維原則的尊重,絕對可以抵制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