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學會提問(原書第10版) > 愚弄人的循環論證 >

愚弄人的循環論證

最後要介紹的謬誤特別具有欺騙性。有時候,一個結論會自己證明自己,只不過措辭有所改變,用來愚弄那些單純無知的人!例如,論證退學是不可取的,因為它是不好的,這實際上跟沒有論證沒什麼兩樣。結論由同一個結論來證明(只是表述不同)。這樣的論證其實是在迴避問題,而不是在回答問題。這就是循環論證謬誤[1](begging the question fauacy)。讓我們看一個稍微有點不太明顯的例子。

閱讀傳統教科書比閱讀電子文本在學習效果上要好得多,因為以教材的形式來展現各種材料非常有利於學習。

同樣,支持結論的理由只是用不同詞語重申了一遍結論而已。根據定義,傳統的教科書都是以教材的樣式以供閱讀的。作者的論證是:這種做法非常好,因為它非常好。一個合理的理由一定是指出閱讀傳統教材的某個具體的好處,例如對所學材料的持久記憶。

只要結論本應該是通過推理過程被證明出來的,實際上卻是被假設出來的,結論先行就在所難免。當你列出論證的結構提綱後,請檢查一下理由,以確保它們不是僅僅用不同的詞語在重複結論,再檢查一下看看結論是不是用來證明理由的。為了避免你陷入困惑,我們用兩個例子來加以展示,一個論證是迴避問題,另一個則不是。

(1)讓媒體對自己的新聞來源保密對於國家來說非常有利,因為這就增加了個人提供證據來舉報權威人士的概率。

(2)讓媒體對自己的新聞來源保密對國家而言非常有利,因為個人有權向媒體提供信息而不必確認自己的身份,這樣做將非常有助於大集體的利益。

例(2)就是在重複結論,以此來迴避問題。它並沒有指出具體的有利地方到底在哪兒,而是簡單重複新聞來源的保密對整個社會有好處。

使用這個關鍵問題

當你找到一個謬誤的時候,你也就發現了一個合情合理的依據來反駁持論者的那部分論證。但是對於建設性的批判性思維精神而言,你還是想要考慮論者提出的任何一個不是謬誤的理由。可惜的是,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的作者並不能親自過來和你深入探討。但是在口頭論辯中出現的那些謬誤,你想要深入交談的最有效措施就是問一下犯了邏輯謬誤的對方有沒有更好的理由來證實其結論。例如,如果一個轉移話題的謬誤發生,問一下談話者可不可以回到原來的那個論題。

[1]循環論證謬誤指在推理過程中已然假設自己的結論成立的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