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唐詩宋詞元曲大全集 > 馮子振 >

馮子振

馮子振

(1257—1314),字海粟,號瀛洲客、怪怪道人,今湖南攸縣人。曾官承事郎集賢待制。他讀書極多,文章又寫得很快,以博學多才聞名於時。他的散曲存世四十四首,其中和白無咎《鸚鵡曲》四十二首。

鸚鵡曲三首

白無咎有《鸚鵡曲》雲1:「儂家鸚鵡洲邊住2,是個不識字漁父。浪花中一葉扁舟,睡煞江南煙雨。覺來時滿眼青山,抖擻綠蓑歸去。算從前錯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處。」余壬寅歲留上京3,有北京伶婦御園秀之屬4,相從風雪中。恨此曲無續之者,且謂前後多親炙士大夫5,拘於韻度,如第一個「父」字,便難下語;又「甚也有安排我處」,「甚」字必須去聲字,「我」字必須上聲字,音律始諧,不然不可歌,此一節又難下語。諸公舉酒,索余和之。以汴、吳、上都、天京風景試續之。

山亭逸興

嵯峨峰頂移家住6,是個不唧溜樵父7。爛柯時樹老無花8,葉葉枝枝風雨。〔〕故人曾喚我歸來,卻道不如休去。指門前萬疊雲山,是不費青蚨買處9。

【註解】

img217

1白無咎:白賁,錢塘人,所作〔鸚鵡曲〕在當時很有名。〔鸚鵡曲〕原名〔黑漆弩〕。

2鸚鵡洲:在漢陽西南長江中。

3壬寅歲:指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上京:即京城大都。

4伶婦:女演員。御園秀:生平不詳。

5親炙士大夫:跟士大夫接近。

6嵯峨:突兀險峻的樣子。

7唧溜:伶俐、精細。

8爛柯:任昉《述異記》說:晉王質入山砍柴,見二童子在下棋,童子給他一粒棗核樣的東西,含了便不覺飢餓。等到一局棋下完,他的斧柄已經腐爛了。回到家時,人說他已去了百年。柯,斧柄。

9青蚨:指錢。《搜神記》:「南方有蟲……名青蚨……取其子,母即飛來,不以遠近,雖潛取其子,母必知處。以母血塗錢八十一文,以子血塗錢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母錢,或先用子錢,皆復飛歸,輪轉無已。」後人因以青蚨作為錢的代稱。

【賞析】

和曲中也確有些曲子寫得相當好。以此首言之,明用爛柯事,暗用《招隱士》詩,是非常巧妙的。樹老雖無花,卻也枝枝葉葉經得風雨,一個獨立而遺世的隱者形象,還是非常鮮明的。

感事

江湖難比山林住,種果父勝刺船父1。看春花又看秋花,不管顛風狂雨。〔〕盡人間白浪滔天,我自醉歌眠去。到中流手腳忙時,則靠著柴扉深處。

【註解】

1刺船:撐船。

【賞析】

此曲妙在處處作退一步說是,俳諧中寓以理趣。哪裡有言船夫與果農孰優孰劣,分明是在說出處進退、顯晦浮沉之人生大關節要。

野客

春歸不戀風光住,向老拙問訊槎父1。歎匡山李白漂零2,寂寞長安花雨。〔〕指淪溟鐵網珊瑚3,袖卷釣竿西去。錦袍空醉墨淋漓,是萬古聲名響處。

【註解】

1槎:用竹木編成的小筏。槎父:乘槎的人,晉張華《博物誌》:「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後常以乘槎比喻入朝做官。

2匡山:四川江油縣匡山,李白曾讀書於此。

3鐵網珊瑚:《新唐書·拂菻國傳》:「海中有珊瑚洲。海人乘大舶,墮鐵網水底。珊瑚初生盤石上……鐵發其根,系網舶上,絞而出之。」後用以比喻搜求人才或珍寶。

【賞析】

首二句以時間無情,無奈春逝領起,劈頭提出為官得失問題。繼以了白為例,一吐作者見識。聯繫元代特定社會背景,庶幾可見出元代士人倡隱的心態。用事恰當,議論精到,凝練警醒,以少列多,為此曲明顯特點。

img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