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唐詩宋詞元曲大全集 > 貫雲石 >

貫雲石

貫雲石

(1286—1324),本名小雲石海涯,號酸齋、蘆花道人,維吾爾族人。祖、父皆顯貴,他曾承襲父親的官職,不久就讓給弟弟襲職。他出身將門,幼年時便武力超人。後來棄武學文,讀書一目十行,行文不落舊套,曾師從姚燧,詩文書法都有可觀。仁宗即位,他受任翰林侍讀學士等官,不久又托病辭官,南下杭州,賣藥市中,過著詩酒自娛的生活。

落梅風

新秋至,人乍別1,順長江水流殘月。悠悠畫船東去也!這思量起頭兒一夜2。

【註解】

1乍:剛剛。

2起頭兒:頭一個。

【賞析】

此曲小而巧,巧而妙,令人過目難忘。「順長江」句妙在月是殘的,暗用蘇軾《水調歌頭》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意,以「月殘」映襯「人離」。末句意蓄含蘊,潛台詞是思念將會綿長而無絕期,僅是開頭人已不堪,日後將如何消遣!

紅繡鞋

挨著靠著雲窗同坐1,看著笑著月枕雙歌2,聽著數著愁著怕著早四更過3。四更過,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4。天哪,更閏一更兒妨甚麼5!

【註解】

1雲窗:雕刻著雲形花紋的窗戶。

2月枕:形如彎月的枕頭。

3「聽著」句:聽譙鼓,數更聲,愁天明,怕離別,四更天還是過去了。

4夜如梭:形容夜晚的時間如織布的飛梭一樣快。

5更閏一更:再增加一更的時間。閏:指增加、延長。

【賞析】

語言的俚俗生動、頂真格的巧妙變化,以及多用動詞重疊等等,都是富於創造性的。結句尤妙,人世間有閏年、閏月卻未聞有數著更次閏的。如此,它又入了俳諧格,讀之令人忍俊不禁。

殿前歡二首

暢幽哉,春風無處不樓台。一時懷抱俱無奈,總對天開。就淵明歸去來1,怕鶴怨山禽怪2,問甚功名在!酸齋笑我,我笑酸齋3。

【註解】

1就:趨從。

2鶴怨:典故出於南齊孔稚珪《北山移文》「蕙帳空兮夜鶴怨,山人去兮曉猿驚」,是說周顧隱而復仕,使相伴於山林的鶴、猿都怨怪驚奇。作者借這典故表示自己歸隱的決心。

3酸齋:作者自號酸齋。

【賞析】

小令看似隨手寫來,坦率直白,實質上卻另有一段隱曲,這便是他對當時官場和所謂功名的誘悟。酸齋而隱就當真隱士,絕不會像周顒之流那樣,事實上他做到了。這對世爵後人的酸齋,誠為不易。

img219

怕西風,晚來吹上廣寒宮1。玉台不放香奩夢2,正要情濃。此時心造物同,聽甚《霓裳弄》3,酒後黃鶴送。山翁醉我,我醉山翁4。

【註解】

1廣寒宮:傳說唐玄宗游月中,見一大宮府,上題「廣寒清虛之府」。後人因稱月宮為廣寒宮。

2玉台、香奩:南朝徐陵編的《玉台新詠》和晚唐韓偓的《香奩集》,多艷情詩。玉台、香奩二詞便因此用來隱喻男女情事。

3霓裳弄:霓裳羽衣曲。相傳唐玄宗游月宮聽仙人奏曲,歸而記之而成。

4山翁:晉襄陽太守山簡,常飲宴爛醉,不聞政事。

【賞析】

該曲寫由唐明皇夢遊月宮寫至山簡醉鄉忘憂,首著一個「怕」字,意近蘇軾的「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即是說,有酒盈樽,常醉不醒,忘卻人世間煩惱、憂愁,已接近神仙了。不必聽《霓裳》,無須游廣寒,酒後跨鶴,不亦快哉!曲折表達的,乃是對現實社會的無奈,以及尋求解脫的痛苦。

塞鴻秋

代人作

戰西風遙天幾點賓鴻至1,感起我南朝千古傷心事2。展花箋欲寫幾句知心事3,空教我停霜毫半晌無才思4。往常得興時,一掃無瑕疵5。今日個病懨懨剛寫下兩個相思字6。

img220

【註解】

1賓鴻:指鴻雁。《禮記·月令》:「季秋之月,鴻雁來賓。」賓,作客,客居。

2南朝:南北朝時期建都南方的宋、齊、梁、陳四朝,皆繁華而不能持久,最後的陳為隋所滅。

3花箋:帶有圖案的精製信箋。

4霜毫:潔白如霜的毛筆。

5一掃:指一揮而就。瑕疵:不妥當的地方。

6懨懨:精神萎靡的樣子。

【賞析】

對此曲末句,曲論家們批評較多。周德清《中原音韻·作詞十法》謂其襯字太多,斥之云:「此何等句法!」明李開先《詞謔》則譏其「成尾大不掉之勢」。今人任半塘《曲諧》持論似較為公允:「論氣勢,則末句非有十四字收煞不住也。」按此句正格只有七字,貫曲襯字竟成倍數,似此等,頗有大家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