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再別康橋:徐志摩詩選 > 五老峰 >

五老峰

不可搖撼的神奇,

     不容注視的威嚴,

這聳峙,這橫蟠,

     這不可攀援的峻險!

看!那巖缺處

     透露著天,窈遠的蒼天,

在無限廣博的懷抱間,

     這磅礡的偉象顯現!

是誰的意境,是誰的想像?

     是誰的工程與造的手痕?

在這亙古的空靈中

     陵慢著天風,天體與天氛!

有時朵朵明媚的彩雲,

     輕顫的妝綴著老人們的蒼鬢,

像一樹虯干的古梅在月下

     吐露了艷色鮮葩的清芬!

山麓前伐木的村童,

     在山澗的清流中洗濯呼嘯,

認識老人們的嗔顰,

     迷霧海沫似的噴湧,鋪罩,

淹沒了谷內的青林,

     隔絕了鄱陽的水色裊淼,

陡壁前閃亮著火電,聽呀!

     五老們在渺茫的霧海外狂笑!

朝霞照他們的前胸,

     晚霞戲逗著他們赤禿的頭顱;

黃昏時,聽異鳥的歡呼,

     在他們鳩盤的肩旁怯怯的透露

不昧的明星光與月彩:

     柔波裡緩泛著的小艇與輕舸。

聽呀!在海會靜穆的鐘聲裡,

     有朝山人在落葉林中過路!

更無有人事的虛榮,

     更無有塵世的倉促與噩夢,

靈魂!記取這從容與偉大,

     在五老峰前飽啜自由的山風!

這不是山峰,這是古聖人的祈禱,

     凝聚成這「凍樂」似的建築神工,

給人間一個不朽的憑證——

     一個「崛強的疑問」在無極的藍空!

本詩作於1924年。此時,他愛慕已久的「女神」林徽因隨著未婚夫去了美國留學,宣告著他此次愛情的徹底失敗。在這種痛苦而悵惘的心境下,他到廬山小住,臨洞庭而背靠五老峰。他本意是想用廬山絕美的景色來撫慰自己受傷的心靈,然而未曾料到,帶給了他巨大震撼的,卻是廬山上那些開山劈石的石工。石工們的勞動雖然異常艱辛,然而他們的精神卻和身體一樣強壯。他們從肺腑間發出來的呼號,有一種悲慨和壯闊,一如那「無極的藍空」。聽著這似乎來自遙遠洪荒的、發自胸腔肺腑的吶喊呼號,詩人忘記了心中的小悲苦、小煩悶,一股澎湃的激情騰湧而生,遂提筆創作了這篇歌頌廬山石工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