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世說人語 > 譽滿中外的史學家湯志鈞 >

譽滿中外的史學家湯志鈞

事有湊巧,我認識了著《海上繁華夢》說部的孫玉聲前輩,又認識了孫玉聲前輩的令坦鳴社祭酒郁葆青,繼著又認識了郁葆青的令坦譽滿中外的史學家湯志鈞,一脈相通,三代連繫,這樣的事,確是難得碰到的。

十年浩劫,我所藏的文物書籍,被掠一空,及撥開雲霧,重見天日,可是文物不知哪裡去了,僅歸還了部分殘冊。一檢之下,深喜孫玉聲的《退醒集》和郁葆青的《餐霞集》,卻猶完好,因賦一詩:「秦火燔書信有之,叢殘收拾夜闌時。《退醒集》與《餐霞集》,差喜尚留翁婿詩。」但玉聲和葆青所著,無非稗官家言及古今體詩篇,至於學術方面,研經治史,起補苴張皇作用,那麼湯志鈞堪稱後來居上了。

湯志鈞熟於經學的源流系統,談到這方面,似數家珍,且多所闡發。他的經學,不是就經論經,而是把經學的起始、開展、消沉,以及怎樣的時代因素和社會背景作為要點,因此撰寫了《儒家經學與近代史學》一文,見解新穎,鞭辟入裡,當然和以往局限於訓詁義理的,有雀鵬之判。

關於史學,他重於近代,更注意於戊戌變法及辛亥革命階段。他既擔任上海歷史研究所副所長,又兼近代史研究室主任、上海歷史學會理事、上海古籍整理研究組顧問,其他又有辭書出版社,請他負責《辭海》《中國歷史大辭典》部分纂輯工作。但他還在百忙中抽出時間來寫學術論文,近若干年中發表了五百萬言左右較高質量的著述。如《戊戌變法人物傳稿》,博采旁搜,備極詳贍,論斷又復確當,在史學上作出一大貢獻。又《章太炎年譜長編》,記述了一八六八年至一九三六年章太炎的主要事跡,成為煌煌巨著。復編輯了《章太炎政論選集》,可謂能者多勞,也就責無旁貸了。那日本的《朝日新聞》,載有《中國近代史研究的動向》,力贊湯志鈞學術的偉大成就,影響了日本的史學界。又美國哈佛大學、華盛頓大學教授柯文、陳學霖等,都有專文介紹,譽滿中外,決不是幸致的。

他一天到晚,捧著書,握著筆,不是讀,便是寫。甚至夏天不揮扇,冬天不擁爐,以免耗費寶貴時間。但他也有些其他嗜好,喜觀球賽,愛聽京劇,可是沒有暇晷前赴體育館和京劇院,不得已,每天晚上,在電視機的螢光屏上觀賞一下,便算過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