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前塵舊夢 > 評彈藝人黃兆熊 >

評彈藝人黃兆熊

這大約四五十年前的事吧!我在故鄉蘇州,聽主持光裕社的黃兆麟說《三國演義》。他把關公說活了,尤其那匹赤兔馬一聲長嘯,給我很深的印象,似乎這個聲響,今天尚震動我的耳膜,這是多麼高的藝術啊!

兆麟有弟兆熊,字秋甸,生於一九一年,昆弟倆同承乃翁永年的家學,永年擅說《綠牡丹》《五義圖》,在清末民初蜚聲蘇滬間,為書壇中的老前輩。兆熊又從金桂庭學《落金扇》,從陳鳳鳴學昆曲,在咬字上痛下功夫。凡評彈中的生旦淨末丑各種角色,以及念白引子,都脫胎於昆曲,兩者關係是很密切的。當時章太炎大弟子汪東(旭初)酷嗜彈詞,常和兆熊敘談,並自編開篇,請兆熊彈唱,有不洽調的為之斟酌字句,以合韻節。兆熊習性風雅,拜吳湖帆為師,學丹青。湖帆喜填詞,他受其熏染,也兼作長短句,偶為小令,斐然成章。近來更與潘景鄭往還酬詠,得益良多,且自選宋詞,按弦而歌,景鄭聆之,稱為耳福。他雖退休有年,但尚有雄心壯志,擬編撰一部《彈詞史》,傳諸久遠。評彈社中,為了給後進示範,特地請他唱《落金扇》全本,為錄音片,因為他的聲韻格律,絲毫不苟,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兆熊和我很相熟,嘗為我談評彈藝術,真是頭頭是道。如謂:「在清乾隆年間,陳遇乾本為昆劇中演老生者,忽投入評彈,創造了陳調,現在評彈中的老生、大面、老旦所唱的,便是陳遇乾的調子。其他有俞秀山的俞調,稱之為長過門,大小嗓音都合用。道鹹年間,馬如飛饒書卷氣,創馬調。此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每人的愛好不同而形成各種唱腔。總之,陳、俞、馬三種為基本曲調,加以山歌調,費家調,銀絲調等等,無非為了配合書中各式人物而已。至於評彈的特點,主要是說和表,未來先說,過去重提,皆為表白,凡書中人物的內心活動及種種想法,都屬表白範疇。而人物的說話是官白,藝人的說表是私白,官和私是不能混淆的。又書中人物慾說而未說的是咕白,更有所謂襯白、托白,那是補表白的不足。又唱句大都來於前人的詩詞,如開篇中的宮怨,是藉唐王昌齡的西宮春怨的首二句,那末一句卻藉白居易的『紫薇花對紫薇郎』而加一『相』字,成為『紫薇花相對紫薇郎』。故藝人必須於平上去入四聲先下苦功,有四聲才有抑揚頓挫,高低輕重,緩急虛實。四聲念正了,感情表達了,韻味充沛,也就能悅耳動聽。咬字方面,扼要有四點,一念正四聲,二陰陽、三尖團音、四歸韻。」聽了他的一番話,可知評彈綜合各藝,並不簡單,決不能以小道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