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學會提問(原書第10版) > 理智思考和感情用事 >

理智思考和感情用事

列舉批判性思考的人應該具備的主要價值觀並且對之條分縷析相對比較容易,但身體力行起來卻難上加難。你一開始以為與某個結論不期而遇,其實這個結論早就有來頭和歷史了。你已經學會對某些事物處處留心,對某些利益鼎力支持,對某一類主張加以漠視。因此你總是在現有的各種觀點之間開始批判性思考。你對這些現有觀點難免會有情感上的依戀。

這些都是你的觀點,你對它們百般呵護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聽一聽政治諷刺作家斯蒂芬·科爾伯特(Stephen Colbert)是怎樣嘲諷我們以下的看法的:「你知道,我可不是什麼事實的『粉絲』。事實總會不斷變化,而我的觀點卻從來不變,不管事實如何我都無所謂。」

當你改變自己的看法時,就好像當眾承認你從前的一切都歸於失敗,直到此刻才如夢方醒。遇到更強有力的分析推理能引導你進入全新方向時,有勇氣當機立斷地改變觀點和立場,真需要超乎常人的意志,下定決心發掘自己的最大潛能,塑造出史上最強的自己。當然,一直不停地改變觀點證明你是個隨機應變的人絕對是不智之舉。可是當你遇到新的證據和理由,勝過你一直以來依賴的所有理由和證據,你就有必要棄暗投明、輕裝上陣。你應該傾力擁抱這個修正後的世界,信心百倍地認為這樣的世界才更加可靠。寧可在理由充分、證據確鑿時反覆無常,也不要在缺乏論據、強詞奪理的結論上執迷不悟。

請牢記一點,我們思考時都有明確的目標。換句話說,我們之所以思考正是為了達到一定目的。當我們思考的動機就是為了同以前的思考方向保持一致、毫不更改時,我們就對批判性思考的價值觀不管不顧。取而代之的是,我們變成了鼓吹者和宣傳家,千方百計地尋找更好的方法來維護自己當前的立場。從這個角度來看,思考的過程其實就是捍衛的過程。

更明智、更進步的做法是一旦思考,目的就是要讓我們的思想更有深度,讓我們的思想更加精確。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就要不時鍛煉自己,耐心傾聽那些和我們意見相左的人的論證。因為我們對自己的論證已經駕輕就熟,大可放心去瞭解其他人的論證,瞭解那些我們沒有真正全面透徹加以瞭解的論證,這樣就可兼采百家之長而不致迷失方向。

這一點值得一再強調。我們每做一個決定時都攜帶有太多的個人包袱——經歷、夢想、價值觀、所受訓練、文化習俗等。可是,如果你要茁壯成長,你就得認清這些情感,而且盡你所能,將其擱在一旁暫時不問。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不斷鬥爭,正如火柴盒二十樂隊(Matchbox Twenty)在那首名為「爭論」(Argue)的歌曲裡所唱的那樣:

而我也不知道,說過我也不知道,

所有這些感情,讓我的分析雲遮霧罩,

讓我的分析雲遮霧罩。

只有盡力認清這些感情以及它們對你造成的影響,當別人提出的觀點可能威脅或推翻你當前的看法時你才能仔細聆聽。這種開放包容的精神非常重要,因為在有些問題上我們的許多立場和觀點並不是特別有理有據不容辯駁,它們也是別人傳遞給我們的觀點,經年累月下來,我們對這些觀點產生了難以割捨的感情。事實上,很多時候,當別人提出相反的結論時,我們都將其當做針對我們自己的人身攻擊。對一個論題過於感情投入的最大危險,就是你可能考慮不到其他立場潛在的正當理由——這些理由其實非常充分,只要你願意聽一聽,足以改變你對這個論題的看法。

請記住:接受還是拒絕一個立場,感情上的依戀絕不應該成為最重要的基礎。理想的做法是,只有在經過分析推理以後還對其篤信不疑才可以加大感情投入的力度。批判性思考的人畢竟不是機器,家事國事天下事,他們事事關心。關心的程度如何,只要看一看他們全身心投入與批判性思維有關的智力活動,再苦再累他們也無怨無悔。但投入的感情再多,批判性思考的人也會清醒地意識到他們的當前思想隨時有可能得到修正,因此感情時刻受到理智的調節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