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學會提問(原書第10版) > 可能發生的結果是價值觀假設的重要線索 >

可能發生的結果是價值觀假設的重要線索

在規定性論證當中,對於某個論題的任何一個立場都會得出不同的結果或後果。每個潛在的結果都有一定的可能發生,每個結果都會在一定程度上讓人覺得可以接受或難以接受。

論爭中所持的立場帶來的結果到底可不可以接受主要取決於個人的價值傾向。在這種情況下,結論到底可不可以接受主要取決於潛在的各種結果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和對這些結果的重視程度。因此,要判斷一個人的價值觀假設,一個重要手段就是要注意他用來證實結論的各種理由,然後判斷哪些價值取向會導致作者認為這些理由比其他理由更可取,而那些其他的理由本可以從論題的另一個方面來進行論證。我們來看一個具體的例子。

根本就不該建核電廠,因為核電廠裡那些危險的核廢料會污染環境。

這裡提出的理由是建造核電廠所帶來的較為具體的潛在結果。作者明顯將環境污染當成不可接受的部分。為什麼這個結果在作者的思想中佔有這麼大的份量?防止污染有助於取得哪些更為普遍的價值觀?雖然我們不過是猜測,但作者很可能特別重視公眾健康或環境保護。換成另一個人,他在這個論證裡可能會重視完全不同的後果,例如核電廠對消費者的供電量帶來的影響。為什麼?很可能因為他非常看重效率!因此,只有一個人選擇的價值取向是認為公共健康或者環境保護比效率更重要時,他給出的理由才能支持結論。

這樣,判定價值取向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問一下這個問題:「為什麼作者用做理由的特定後果或結果對他而言顯得那樣可取?」

記住:在尋找價值觀假設的時候,你應該盡量一直說明價值傾向。遇到有爭議的主題,以這種方式說明價值觀假設可以不斷提醒自己作者放棄了什麼,又得到了什麼。盡量抵制住誘惑,不要一找到作者或演說者的價值觀就過早地停止分析的過程。找出這些價值觀只是找出價值傾向假設過程中的一個步驟,但是價值觀本身在理解論證時所提供的幫助卻微乎其微。價值觀本質上是所有人共有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