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學會提問(原書第10版) > 我為什麼要相信它 >

我為什麼要相信它

幾乎我們遇到的所有推理論證都包含了對這個世界曾經是什麼樣、現在是什麼樣和將來是什麼樣的看法,持論者希望我們將這些看法當做「事實」來接受。這些看法可能是結論,可能是理由,也可能是假設。我們可以把這些看法稱為事實斷言(factual claims)。

對於事實斷言你要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為什麼要相信它?」

接下來要問的問題是:「這個斷言需不需要證據來加以證實?」如果需要證據,但又沒有看到證據,那麼這個斷言就是孤立論斷(mere assertion),意思是它是一個沒有用任何方式來加以證實的斷言。你當然應該認認真真地懷疑孤立論斷的可靠性!

如果有證據,那你的下一個問題就是:「證據的效力怎麼樣?」

為了客觀評價推理過程,我們要記住,有些事實斷言比其他事實斷言顯得更加可靠。例如,認為「大部分美國參議員都是男性」這個斷言是真的,也許你覺得很有把握,但是要說「練習瑜伽降低了罹患癌症的風險」這個斷言也是真的,就不太有把握了。因為對大部分的斷言來說,要證實它是絕對的真理或絕對的謬誤,如果不是絕對不可能也是極其困難的。與其問一問它們是不是真的,我們寧願問問它們是不是可靠。其實,我們想問的是:「我們可以依靠這樣的看法嗎?」一個斷言的證據數量越多、質量越高,我們可以信賴它的程度就越高,我們也就越可以稱這樣的斷言為「事實」。

什麼證據表明我們的學校需要被拯救

比如,有大量現存的證據表明喬治·華盛頓是美利堅合眾國的第一任總統。因此,我們可以將這個斷言當成事實。而對於「瓶裝水比自來水飲用起來更安全」這樣的看法就有許多相互矛盾的證據,這樣我們就不能將這個看法當成事實。對於斷言到底是觀點還是事實,其間最大的區別就是有多少相關證據。支撐一個看法的證據越多,這個看法的「事實性」也就越高。

在我們判斷一次交流活動的說服力之前,我們要知道哪個事實論斷最為可信。怎麼確定其可靠性呢?我們會問以下這樣的問題:

·你的證明是什麼?

·你怎麼知道它是真的?

·證據在哪裡?

·你為什麼相信它?

·你確信它是真的嗎?

·你能證明嗎?

如果你養成經常問這些問題的習慣,你離躋身最佳批判性思考者也就不遠了。這些問題要求提供論證的人揭示這些論證的基礎來為其言論負責。任何一個提出論證的人,如果他想要你認真考慮這個論證,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你的這些問題。他們知道自己有實質性的證據來證實其斷言,因此,他們也想告訴你這些證據,希望你能漸漸認同他們的結論。如果有人對出示證據這一簡單要求的反應是怒火中燒或退避三舍,他們這樣做常常是因為自己覺得尷尬難為情,因為他們意識到,沒有證據,他們對自己的看法本來不應該那樣底氣十足。

如果我們經常提這些問題,我們就會注意到,對許多看法而言,總是沒有足夠的證據來徹底乾脆地證實或是駁倒它們。例如,很多證據都證實「每隔一天服用一片阿司匹林可以減少患心臟病的風險」這個斷言,雖然同時也有一些其他的證據可以反駁這一斷言。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判斷,證據數量上的優勢到底在哪邊,這樣我們才能決定這一事實斷言的可靠程度如何。

做出這樣的判斷要求我們提出以下重要的問題:「證據的效力怎麼樣?」第7章到第9章主要關注我們需要問的一些問題,目的是確定持論者能在多大程度上支持他們的事實斷言。事實斷言的可靠程度越高,這一交流的說服力也就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