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學會提問(原書第10版) > 專家意見作為證據可靠嗎 >

專家意見作為證據可靠嗎

根據醫生的建議,我應該服用抗抑鬱藥物來幫助自己克服最近一段時間的抑鬱症狀,所以我不需要擔心藥物的副作用。

演說者通過專家意見來為他的斷言辯護,專家一向被認為對某個既定主題要比我們絕大部分常人知道得多,當持論者訴諸權威或者專家時,他們求助的是那些他們認為其所處的地位能有渠道接觸某些特定事實,並且有特殊資格從這些事實得出結論的人。因此,這些專家意見相對其他證明而言可能為論證添加更多的魅力,這主要取決於專家的背景。你每天都會遇到訴諸各種各樣專家的論證,而你別無選擇只有依賴他們,因為面對紛繁複雜的生活我們只能在某幾個方面小有所成,而要樣樣精通,我們既無時間也無知識儲備。

電影評論家:「年度十佳影片之一。」瓦萊麗影評(Valerie Viewer),托萊多報(Toledo Gazette)。

參加現場訪談的專家:「經濟正在走向衰退。」

社團組織:「美國醫藥協會支持這一立場。」

科研人員:「研究表明……」

親戚:「我爺爺說……」

雜誌:「根據《新聞週刊》的報道……」

我們可以從這些渠道獲取專家的建議,諸如怎樣減肥、怎樣獲取幸福、如何變有錢人、怎樣降低膽固醇含量、怎樣養育適應社會能力強的孩子,以及怎樣釣一條大魚,等等。你很容易就能在這個單子上添加更多的條目。

很顯然有些專家意見應該比其他證據更受我們的青睞。為什麼?因為有些專家金口玉言,發表觀點要比其他專家謹慎得多。比如,《新聞週刊》和《時代週刊》在發表一個觀點之前要比八卦報紙《國家詢問報》更有可能仔細評估到手的證據。討論精神分裂症的文章,如果它們是貼在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的網頁上,比起貼在個人網頁上而言就更有可能是基於仔細收集的證據。比起大報主筆來,我們的親人就不太可能更加系統地評價一個政治候選人。

你應該記住的是專家也會常常犯錯誤。同樣,他們內部也常常意見不統一。下面這些例子,取材於《專家如是說》(The Experts Speak)[1],就清楚地表明專家觀點的不可靠。

「我想電腦或許有世界市場,但至多只賣得出去五台。」

——托馬斯·沃森,IBM主席,1943年

「錄像佔領任何市場超過六個月就要全面失守。每天晚上老盯著個夾板箱看,人們很快就厭煩了。」

——達利爾F.扎努克,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總裁

以上引用的這些話應該提醒我們,當持論者訴諸專家意見時我們需要問一問關鍵問題。我們要問的問題是:「我們為什麼要相信這個專家呢?」說得更具體一點,我們應該針對專家追問以下這些問題。

對於所談論的這個主題該專家所擁有的專長、訓練或特別知識到底有多少?這個主題是不是他潛心研究多年的成果?或者,這個人有沒有與此主題相關的豐富經歷?

這個專家所處的地位是否有特別好的渠道來獲取相關事實?比如,他所斷言的事件他是否涉足其中並擁有第一手資料?總體而言,你應該對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專家(他涉足相關事件並擁有第一手資料)比持有第二手資料的專家更有信心。比如,《新聞週刊》和《時代週刊》,都是第二手的資料來源;而研究型期刊,如《美國醫學協會雜誌》,則是第一手資料來源。

有沒有較好的理由讓人相信專家的意見相對而言不會受到歪曲?能夠影響到證據呈現方式的因素非常多,有個人需求、早先預期、普遍信念、態度、價值觀、相關理論和意識形態等。例如,如果一所公立大學校長被問及削減教育經費是否對大學造成不利影響,他十有八九要回答「有影響」,並且給出一大堆過硬的理由。也許他給出的對大學境況的見解不偏不倚,但是由於他所處的職位,我們還是會關心他找出的理由有沒有可能只是為他自己的偏見辯護。

我們所說的有偏見或有歧視,意思是我們在查看證據之前就對某事的好壞懷有強烈的個人感情,強烈到干擾了我們公正評價證據的能力。因為幾乎在我們所有的判斷中都有很多因素讓我們懷有偏見,我們很難期望任何專家完全不帶偏見。但是我們從某些專家那裡可以比從其他專家那裡少獲得一些偏見,只要我們先通過搜尋專家在這個主題上的個人利益的有關信息來確定這類偏見。比如,當一個專家準備從他提倡的某些行動中獲得較大的經濟利益時,我們就要特別加以小心。

我們也不能僅僅因為懷疑專家的個人利益有可能會影響到他的公正性,就毅然拋棄一個斷言。我們可以採取的一個有效步驟,就是檢查一下看看那些持不同觀點、不同預期、不同價值觀和利益的各路專家是不是同意他的斷言。因此,問一問以下問題不無好處:「這個專家是不是因經常做出可靠的斷言而名聲在外?」

當你在網上遇到事實斷言時,你會特別關心專家的可靠度怎麼樣。我們上網的時候,幾乎每個人都變成潛在的「權威人士」,因為人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斷言滿天飛。電腦並沒有內置的處理器來評價這些斷言,這明明就是個「購物須謹慎,上當自負責」的情況!

你應該努力瞭解網站的建設目的、信譽以及與之有聯繫的發帖者的經歷,瞭解得越多越好,同時瞭解他們提供的那些用來支持結論的推理的性質,尤其要注意他們的推理結構。檢查一下看網站是不是與聲譽較高的其他網站有關係或者有鏈接。

網站可能不可靠的其他線索還包括帖子沒有註明發表日期,網站的外觀非常不專業,模糊不清楚的斷言,泛泛而談、一概而論(例如用「總是」、「從來不」這樣的詞),還有感性的而不是小心求證的完全一邊倒的觀點,缺乏第一手資料來源的證據,將道聽途說的證據拿來就用,以及數不清的推理謬誤,最後還有從其他網站搬來的有關同一主題的大量證據。

[1]Christopher Cerf, Victor Navasky.The Experts Speak[M].Villard Books, New York,1998.